股市暴涨背后的政府脸色 沪深总市值两年半翻了10倍
4月以来新华社以“每日一文”的速度为牛市摇旗呐喊
与8年前相比,沪深股市的牛来疯又一次表现了惊人的相似;但是从市场估值、政策与经济的变化以及资金面来说,却不可同日而语。政府高层在讲什么,媒体解读什么,政策又在做什么?北京青年报记者试图通过两次牛市的对比和变化,寻找更加有价值的线索——
股市转“牛”始于去年7月
高层
2015年密集释放积极信息
今年高层频频释放重视股市的积极信号。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要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区区百余字,对资本市场而言,不亚于一枚“深水炸弹”。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表示,政府提出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这是中国金融体系升级转型的核心环节。
紧跟着,在3月12日举行的央行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明确表示,不赞成资金进入股市就是不支持实体经济的看法。而此时,证监会主席肖钢3月9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已表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稳定了市场预期,是股市上涨的主要动力。不难看出,肖钢主席首先认为主要是改革牛,另一方面也不否认“杠杆牛”。这个“杠杆牛”,是本轮市场和以往A股历史上都不同的。2009年以前,A股就没有融资融券业务。所以融资融券业务,实际上也成了股市上涨的重要力量。
值得注意的还有,今年肖钢的身影在公共场合明显多了起来。4月15日,肖钢与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等一起赴申万宏源进行调研,并召开了闭门会。有机构人士传称,肖钢在调研结束时表示,这次牛市超过上次,但希望更慢更长。
官媒
官媒护盘最早可追溯到去年8月
股市向上舆论先行,在这轮牛市中最为突出。针对性更强,频率更加密集;多次出现数家官媒同时发声的场景。尤其是,进入4月份,除节假日外,新华社以每日一文的速度,为牛市摇旗呐喊,这一现象极为罕见。
舆论先行的特点,最早可追溯到去年8月,大盘在2400多点时,新华社连续发表《中国呼唤有质量牛市》等十几篇文章,以及《人民日报》多篇积极看多的文章。
今年3月底,股市站上3800点之后,市场盛行“恐高症”,普遍期待中级调整,《人民日报》一周内接连发表《A股震荡走慢牛,有望挑战4000点》等三文,激励了股市上摸4000点。当市场担忧本周30只新股发行冲击大盘,有可能形成行情拐点时,上周新华社又连发四文,称:“股市震荡不改牛市势头”,“经济下行尤需要股市提供有力支持”,“政策红利催生改革牛,希望变成健康牛”,“政策红利催生改革牛,国资改革、土地改革、国防改革股,行情将贯穿全年”。上周五,《人民日报》再次发表《此轮牛市有利于经济》并采用了中国国际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的观点:“现在4000点是合理的,后市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其间会有震荡和分化。注意创业板风险,关注大盘蓝筹股”,“希望股市平稳发展,保持慢牛,不要发展成快牛甚至疯牛”。
4月9日,A股在4000点面前展开巨震,一直被视为决策层动向“风向标”的新华社、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集体维“稳”。
政策
积极股市政策去年7月已经开始
今年春节后,央行便发布降息消息,随后政府工作报告再度体现出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诉求,系列利好政策接踵而至。积极的股市政策,实际上自去年7月以来就开始了,今年“两会”以后,其开阔的视野日趋明朗。市场评论到,25年中国股市的历史上,政府推行过积极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唯独没有推行过积极的股市政策。
系列政策还包括,2013年11月,宣布重新启动暂停一年多的A股IPO(首次公开发行)。2014年1月7日,保监会规定险资可投资创业板股票,持股超5%需披露。2014年5月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九条),对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涉及IPO注册制、退市制度、并购重组等制度的建立。2014年10月17日,沪港通开通。10月24日,证监会发布新规,创业板公司被禁止借壳上市。2014年12月1日,投资者可利用融资融券信用证券账户申购沪市新股。2015年4月13日,投资者可以一人开设多个证券账户。
此外,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表示,深港通今年上半年可望获批,下半年有望推出。在选择深港通的投资标的方面,将含有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股票。2015年,证监会还有一项最重要的工作,IPO注册制改革。
8年前官媒多次发声没让“疯牛”变慢
如果把2015年的股市看作“改革牛”的话,2007年的股市可以看成发展牛。2007年的股市是一个创造神话的时代,这一年的市场发生了太多的乌鸡变凤凰的传奇。比如ST金泰连续48个涨停的纪录或许将是A股市场空前绝后的神话;金风科技A股上市,一天之间造就了28名亿万富翁。千千万万新股民在当年卷入了那场全民“造富”的洪流当中。
高层
提倡用三闲境界入市
2007年大盘从年初到4月16日,从2675点上涨到3596点,涨幅为34%。当年温家宝总理确定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大目标后,证监会更多担当了救火队员的重任,试图让疯牛慢一拍,成为健康牛。
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稳步发展股票市场,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市场。进一步加强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推进股票、债券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市场监管”。
5月下旬,针对暴涨的股市,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公开表示称当前“全民炒股”的观点可能并不像媒体所讲的那么严重。他认为,需充分提示风险,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炒股要有点“闲钱、闲时间和闲心”的三闲境界。
官媒
现在看,显然,当时官方媒体的态度要严厉得多,其中《人民日报》的声音最为强烈。
4月1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发问《中国股市还能涨多高?》,针对当时股市走牛基础,文章表示,2007年宏观经济又好又快的前景已经显现,投资者对股市也有良好的预期。但文章同时指出,明显的投机气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题材炒作刺激股价大幅上涨;股价与行业基本面相关性不强;散户追涨杀跌助长了股市投机。
4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认为,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则是不正常的和非理性的。第一,从市盈率的国际比较看。上海市场平均市盈率达44倍,深圳市场达55倍。与国际股市绝大多数都在20倍左右相比较,中国股市明显处于过高状态。第二,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不可能长期支持这么高的股价。第三,从违规活动与股价指数及成交额的联系看。市场违规活动呈递增趋势。
政策
印花税“半夜鸡叫”带来报复性上涨
当年5月份,大盘进入4000点上方,随着股市快速上涨,政府感到不安。5月30日凌晨2点,一条重磅新闻出现在三大门户网站上: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这条极具杀伤力的新闻,甚至没来得及出现在5月29日晚7点的《新闻联播》中,连直属证监会的三大证券报,也没来得及在第一时间作出报道。
“半夜鸡叫”的直接后果是,当天两市共900多只个股跌停。6月1日,两市近700只个股跌停。6月4日,大盘从4000点直接跌破3700点4个整数关,沪深两市创下单日下跌点数历史纪录,800余只股票跌停。股市开始了两个月的中期调整。随后是新一轮报复性上涨,当年10月大盘冲上6124点的历史高位。这一年,党报的几次提醒没有让股市降温。
市值
沪深总市值两年半翻了10倍
2007年大牛市,证券市场取得了飞速发展,成绩有目共睹。数据显示,2007年1月9日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万亿,8月3日突破20万亿,截至11月5日中国石油上市,沪深总市值突破30万亿大关。不到两年半时间,沪深总市值翻了10倍。30万亿总市值超过2006年21.09万亿的国内生产总值。
当年航母级红筹股陆续开始回归,中国石油、中国平安、中国铝业、中国远洋、建设银行、中国神华、中国人寿等股票均成功实现在A股上市,中国证券市场已经基本能够代表中国经济的各种力量。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18家公司A股首发融资合计4470亿元,不仅创下了沪深股市年度融资最高纪录,也使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全球2007年IPO融资最大的市场。其中,融资金额前三名的中国石油、中国神华、建设银行均是海归的红筹股,融资金额分别是668亿元、666亿元和580亿元。
两次股市暴涨的不同
时隔7年之后,大盘再次步入4000点的股市春天,如果从市场估值、经济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和投资者信心等角度观察,最重要的区别可能在于政策面和投资者的信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对此表述道,“与2007年的4000点相比,宏观经济背景已不一样。当年经济有点过热,现在则在下行;当时正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制度创新激发了大家的投资热情;现在股市也在改革,但还有更多因素让投资者在经济低迷时仍看好股市。”
低迷中投资者仍然热情高涨,主要来自信心的力量。徐洪才分析,去年8月以来股市开始上涨,主要原因是大家对国家进行的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寄予厚望,改革红利打开了投资人的想象空间。
徐洪才说:“如今股市热点纷呈,比如‘一带一路’、自贸区、国企改革、消费概念、互联网等新概念,与改革和结构调整有关的行业和公司都在轮番上涨。”此外,徐洪才指出,我国加大对外开放,沪港通开通以及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等举措,也都增强了大家对股市的信心。(记者 刘慎良)
(责任编辑:唐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