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掏耳用力擤鼻涕或引发中耳炎 戴耳机别太久

03.03.2015  09:21

耳朵是人们聆听世界的窗口。近年来,伴随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娱乐场所增多,因不当用耳发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加大。3日是第十六次全国“爱耳日”,今年活动主题是“安全用耳,保护听力”。吉大一院耳鼻喉科耳组医生于红建议,不要乱掏耳、用力擤鼻涕、慎用庆大霉素、链霉素、以及尽量避免应用耳毒性的药物,要养成保护双耳的好习惯。

乱掏耳、用力擤鼻涕  或引发中耳炎

在钥匙串上挂一个抠耳勺,抑或在抽屉里备上一个抠耳勺,这可能是每个人生活的小习惯。也有的人耳朵痒时,随便找一个发卡、火柴棍儿来挖耳朵,其实,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甚至可能会引发中耳炎。

吉大一院耳鼻喉科耳组医生于红说:“挖耳朵这是很常见的习惯,人们可能用过某些‘工具’很深、很用力地掏耳朵。而我们的鼓膜非常薄,这样掏很容易让鼓膜或听小骨受伤,造成鼓膜穿孔,从而影响听力,甚至导致中耳炎。”

“一般有少量的屑状耵聍(俗称:耳屎),会随运动时的震动和下颌运动自行排出,如果有大块硬结的耵聍,应该请耳科医生用专门工具取出,千万别自己掏。”于红说:“如果真的痒得难以忍受,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轻揉,或用棉签沾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但不要太往里伸,也可内服维生素B、C和鱼肝油。”

此外,用力擤鼻涕也会引发中耳炎。

于红说:“人们在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擤,这种擤鼻涕的方法很容易把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的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成人每天使用耳机

最好不超过3-4小时

前不久,一家网站刊登英国一项科学研究,长时间戴耳机听歌,可导致耳聋提前30年到来。

由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戴耳机听歌时间逐渐变长。于红说,为了避免耳机给耳朵带来伤害,佩戴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将耳机音量开得过大,用耳机听音乐或学外语时应注意控制音量,最好保持在40—60分贝(一般谈话声或略小),自己感觉舒适、悦耳为宜。

于红说:“不要长时间连续戴耳机,成人每天使用耳机最好不超过3—4小时,以间歇收听为宜。”

此外,最好不要用手机长时间通话,为减少或避免辐射,可以用固定电话或者使用耳机,如果不得不长时间用手机直接通话,可以每隔两分钟轮换左右耳接听。

“如果人们长时间处于机器轰鸣、车辆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音中时,容易疲劳使听力急剧减退,甚至引发噪音性耳聋。”于红说:“保养耳朵的最好放法就是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这也是老人保护听力的重要一条。”

切忌滥用庆大霉素、链霉素等药物

预防耳中毒

“滥用抗生素药物,是导致聋最多、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于红说:“有些人在吃药时不注意,一看抗感染就吃。如果滥用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这些药物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损害听力,甚至会造成耳聋和平衡失调。”

“应该慎用这类药物,尽量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于红说:“平时可以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凹陷处),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颌关节突后缘之凹陷处),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至10分钟。”

于红说:“对于老年人来说,一定不要急躁,这样会导致内耳器官发生缺血、水肿和听觉神经营养障碍,能出现听力锐减或暴发耳聋。所以,老年人尽量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护好双耳。

多了解些常识悲剧或将减少

随着第16个“全国爱耳日”的到来,爱护耳朵的行动让我们再次行动起来。“只要经过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以及系统康复训练,很多聋儿都能回归正常生活。”当日,吉大一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杜波教授介绍说,目前造成小儿耳聋的病因很复杂,一部分是先天遗传性疾病造成的耳聋,一部分是后天因高烧、中耳炎、药物中毒引起的耳聋,还有一部分则是母亲怀孕期间用药不当造成的。

据统计,我国目前0-6岁的聋儿有80多万人。“曾有临床研究发现,能引起耳聋的药物有60多种,主要有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紫霉素、红霉素等。”杜波表示,女性孕期一定不要擅自用药,那样不但会影响自己,还可能影响肚子里的孩子。

另外,对于1岁至7岁的宝宝用药也不能掉以轻心。由于儿童用药时剂量、浓度都与成人不同,喜欢自己用药给孩子治疗发烧、头痛的家长要注意了解用药的种类、剂量、时间,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如果发现有药物毒伤耳聋迹象,比如孩子说耳朵痒、有苍蝇飞等声音,或者必须反复和孩子说话才会有反应,就得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听力,及时就医治疗。如果能在早期选配助听器,加强听力、语言的康复训练,对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

为了帮助贫困残疾儿童解决难题,由中国残联实施的残疾儿童救助项目之一的“七彩梦——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启动,从2011年至2015年,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为16865名聋儿实施救助,其中包括为听力残疾儿童购置配发人工耳蜗、补助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提供康复训练等内容,着力改善1岁到7岁有康复需求的贫困聋儿的康复状况。

我省4年救助名额共324名,吉大一院是省内唯一定点医院。2014年,吉大一院已经为100多例聋儿成功植入人工耳蜗,这些孩子中,有的已经走进校园回归正常生活,有的正在进行康复训练。据了解,我省1岁至7岁的年龄段,凡听力损失为重度以上,佩戴助听器康复效果不佳的儿童,均可申请资助。申请程序为经医院确诊后到当地聋儿康复机构申请,符合植入条件的均可免费得到治疗。

不爱护耳朵声音或许会消失

当日,记者在吉大一院采访的时候看到,门诊六楼的候诊大厅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患者特别多。“前几天还好好的,昨天耳朵突然特别疼。”“我最近听声音咋有点费劲呢,耳朵不能出啥大毛病吧。”2诊室外,几名候诊的人议论说。目前,很多人或是喜欢煲电话粥,或是喜欢戴着耳机听歌,虽然大家也知道这样对耳朵不好,可就是忍不住。

如何保护自己的耳朵不让听力出毛病,杜波教授给出建议:如果孩子一定要用随身听听音乐、学英语或戴着耳机玩游戏,音量最好控制在50分贝以内,同时以能听到别人说话为宜,听20分钟—30分钟左右就要休息一会儿。使用耳机后,如果耳朵产生酸痛感,每天晚上要用压、捏、拉三个小动作做一次耳部保健操,及时对耳朵进行保养,这样可以修复听力。首先是压,将食指尖塞进耳道左右缓缓旋转,然后拔出,让两耳鼓膜感受轻度震荡。其次是捏,从耳轮至耳垂自上而下轻揉或搓捏5分钟—10分钟,直到耳廓发热为度。最后是拉,将两侧耳垂向下轻拉10次—20次。“只要每天坚持做,就能很好地保护耳朵。需要注意的是,耳朵内部构造比较脆弱,做耳部保健操时,手一定要轻揉慢按。”杜波教授提醒说。

相关链接

自查的小方法

如果以下选项出现5条以上,请马上把耳机扔进垃圾桶。

1.每天听耳机超过5个小时。

2.习惯把耳机的音量调到最大。

3.耳朵会莫名感到疼痛。

4.你被很多朋友叫做“大嗓门儿”。

5.与人对话时,你经常说“听不大清楚,你再说一遍”。

6.你看视频、看电视时,朋友们经常说“音量小一点。

7.接电话时,经常听不清总换边。

8.在聚会等嘈杂环境,你经常感到耳闷。

综合 城市晚报 长春 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