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居家养老都需要点啥

24.11.2015  16:44

随着我省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群体的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等问题日趋严重,社会保障压力越来越大,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渐突出,老年人权益保障问题凸显,居家养老已成为整个养老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省218个城市社区依托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政府更是以购买服务来撬动居家养老服务产业,为老年人提供服务。那么,老年人都需要哪种居家养老服务?记者连续到街道、社区、居民家中走访调查,了解老年人最真实的居家养老需求。

家政医疗需求大

要说老年生活哪点最不方便,那就要属家政与医疗这两方面了。”家住长春市绿园区春城街道、今年65岁的张晓芹说起自己退休之后的生活总有些感叹:“我以前以为我和我爱人有退休金,就算要奉养照顾父母,退休之后的日子也可以过得比较轻松。可实际上,如果没有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我们的生活可能会变得一团糟。”张晓芹说,退休之后,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她和丈夫的身体大不如前,再加上儿子一家因为工作的关系定居深圳,家里只剩他们夫妻俩和80多岁、需要照顾的公婆,他们感觉家务活越来越繁重,想找个保姆或是钟点工帮他们做一日三餐和打扫卫生。“现在保姆和钟点工也不好找,总是干不了几天就走了,所以我们家的吃饭和家务问题是个老大难。幸好这几年街道社区里建起了养老服务站,我们可以找养老专干帮我们联系日间照料和家政上门服务,帮我们去交水电燃气费用,陪我们去医院看病打针,给我们家解决了很多问题。

居住在长春市二道区八里堡街道英俊社区的李荣庆老人最头疼的便是生病求医。“如果能有人帮我解决这件事就好了。”李老今年73岁,因为年纪大了免疫力差,换季、变天都容易生病,去医院排队看病嫌麻烦,一般都是在家挺到好。有了社区的养老服务站后,李荣庆只要给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打个电话,就有养老专干带他去医院看病,排队、取药等跑腿的活都有人帮忙,方便了很多。李荣庆告诉记者,他的很多老相识、老朋友都有就医方面的困扰。不过还好,英俊社区总有社会组织参与为老服务,在他们社区,经常有八里堡卫生院医疗小分队、一诺眼科医院等定期到社区为老年人做检查,除此之外,社区还发展了为老服务志愿者定期或不定期的为老年人提供代购、陪伴、清扫等服务,为辖区老人的晚年生活提供方便。

近年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短期养老照顾等社会养老服务业从无到有、发展迅猛,既给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带去了实惠,又给无暇照料老人的子女减轻了负担。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退休之后的老年人需要的养老服务种类很多,需求量最大的服务项目是家政服务、医疗服务,其次便是文化娱乐需求。

政府买单送服务

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政府买单的养老服务,这种居家养老新模式在我省一经试点就受到老年人的欢迎。记者了解到,为应对老龄化,我省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探索转变政府职能,由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整合利用养老服务的社会资源,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得到实惠。

目前,我省98%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2%的选择机构养老。今年,我省把养老工作思路确定为大力重点推进居家养老,统筹发展机构和社区养老,调动社会的各类服务企业和组织包括志愿者参与到养老服务工作中来。我省现有218个城市社区依托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占全省城市社区总数的15%。全省共有173家企业或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服务内容涉及家政、照料、餐饮、医疗、康复、护理等10多个领域,服务老年人24万人。

长春市二道区荣光街道“幸福里”助老之家是我省首个居家养老“定制化”服务试点,政府针对试点辖区内80岁以上老人每月给予200元补助,老人就可以向街道社区的养老服务签约机构购买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保健等各类居家养老服务。“幸福里”助老之家的运营,不仅深受辖区老年人的欢迎,也为居家养老服务打造了新的服务形式。

近年来,长春市创新养老服务形式开展“送上门”的政府购买服务和居家养老无偿服务以及“走进门”的志愿互助服务。长春市朝阳区桂林街道居家养老服务对有特殊困难的独居空巢老人、低保“三无”老人、特困职工等特殊老人提供无偿服务,着力打造“温馨寓所爱心门铃”居家养老服务品牌,“爱心门铃”志愿者与空巢独居老人签订“就近认养”邻里守望互助协议书,志愿者为结对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让老年人享受金色晚年,使更多的“空巢”变成“暖巢”。

长春市二道区吉林街道安乐社区与我省嘉鑫家政有限责任公司携手,自去年起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券项目,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及个性化服务。此项举措在吉林街道作为试点,首批享受服务的老人主要是吉林街道辖区内年龄超过70岁的优抚对象,每张服务券的使用额度为200元,使用期限为当月,月底自动清零,次月再由政府续充。老人们只需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联系定点服务机构,服务机构就会根据老人的需要上门提供家政、维修、代理等服务,服务费用通过服务卡刷卡进行消费。(记者 马贺 实习生 黄晴 郑和新)(本栏目图片均由本报记者马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