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退休化学老教师质疑小学古诗词释义与教学

18.11.2014  13:16

古文学专家:教材中的解释是有考据的,如认为有偏误,应拿出文献证据来

“花落知多少”到底该怎么释义?

悯农》全诗应该怎么理解?《山村》一诗应该怎么学?

昨天,72岁的退休中学化学教师崔明仕来到本报,讲述了他对几首小学课本里古诗的理解,他觉得现在的小学古诗词翻译与教学,存在一些不妥之处。

■古代文学专家

古诗词解释有考据文化如何传承需探究

对于崔明仕的观点,吉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授孙艳红表示,关于诗句的释义是否完全准确,应该属于学术论证范畴,“现在的教辅书上,对于古典诗词的解释是有考据的,毕竟流传了那么多年,如果有明显错误,研究人员不可能不发现。”她认为,崔明仕可以对诗句有自己的新注解,其他人也一样拥有这样的权利,“但中小学教材的古典诗词是经过千挑万选的,包括其中的解释,如果认为有偏误,呼吁更正,应该拿出文献的证据来。”

至于小学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孙艳红觉得,如果提倡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就能写出像样的古诗,还是挺有难度的,“专门研究诗词的人,都很少有勇气去创作。”不过,她认为崔明仕对古诗词文化教育的担忧是对的,“确实应该从小就培养,但是应该在哪个阶段传承,是需要探讨的。”

■退休化学教师

古诗句:不应只教字面意思

“花落知多少”应译为:“花落了,不知道会有多少果实孕育而生”

崔明仕最先质疑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春晓》,这首诗最后一句“花落知多少”,在一些小学诗词教材上的释义是:“不知道花儿会落下多少。”这句直白的翻译,在崔明仕看来是不妥当的。

“应该解释成,花落了,不知道会有多少果实孕育而生。”崔明仕说,理解这句诗,不应该只是去看字面的意思,应该结合孟浩然的写作风格,“而且描写的是春天,还提到‘处处闻啼鸟’,主要意思应该是期待、希望。”他认为,花落就是意味着将要结出果实,“现在的老师教孩子,只教他们字面意思,这对于孩子们理解这首诗,会出现误读。”

与之相同的,还有对宋代诗人雷震的《村晚》诗句的解释,原诗:“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崔明仕说,“其最后一句‘短笛无腔信口吹’,教材上的解释是,‘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无腔’不应该是‘不成调’的意思。”他认为,发声就会有调,“应该解释为,没有固定的调子,这么解释的话,更有随意性。”

古诗词教学:应该学以致用

让孩子学会作诗,才能把古代经典更好地延续下去

这些年,崔明仕一直在关注小学老师的古代诗词教学,对于小学古诗词的教育方法,他有自己的看法,首先以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为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过这首诗之后,大家直接的感觉就是,农民的生活太苦了。但是,这种辛苦只是过去的情况,现在的农民并没有这么苦。很多老师都是直接解释了字面意思,没有让孩子们明白当前的现实。”

崔明仕的另一个建议,是以宋代邵雍的诗作《山村》为例的,原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邵雍是一名教育家,他作这首诗的意图,应该是让孩子们在诗中学会数数,以及数字的运用。”他说,但是很多老师只是教给孩子这首诗的表面意思,没有进一步延伸,“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们模仿这首诗的写作手法,也来作诗呢?”崔明仕认为,小学的古典诗词教学,不应该只是熏陶,“应该让孩子们学以致用,学会作诗,这样才能把中国的古代经典更好地延续下去。”

■小学语文老师

古诗句:小学生应学诗识字

不要就字解诗,只要体会诗人的意思、表达的情感就可以了

崔明仕的这些观点,在实际教学当中是否可行?吉大附小的语文老师赵双认为,对于大多数古诗而言,任何解释都是后人的推敲,无法通过翻译的方式,十分精准地还原作者的心境。

“古诗教学不应该由单个字的解释去串联,比如‘短笛无腔信口吹’,应该从整体上去体会,对于小学生而言,只需要读出这首诗表达的休闲、自在的情境就好了。”赵双认为,小学生学习、欣赏古诗词,不要就字解诗,只要体会诗人的意思、表达的情感就可以了。

同样是小学语文老师的刘敬秋说,《山村》、《春晓》这样的诗,通常是出现在低年级的教学当中,而低年级语文的主要任务是识字教学,积累识字量。她认为,只要通过这首诗学字,跟孩子解释字面意思即可。

“而且,诗词只是整个教学体系框架当中的一部分,每一部分都承担着应有的教学任务,整体联系起来,才会实现真正的教学目标。”刘敬秋说。

古诗词教学:以熏陶为主 可适当引申

读懂大意就可以了,主要是积累语言、感悟诗的意境

对于小学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赵双对崔明仕的一些观点是认同的,“比如《悯农》这首诗词,确实可以在教学上引申,让同学们了解现在的农业科技发展,可以在教学设计上适当拓展,让孩子了解更多的现象,但诗中表达的珍惜粮食的道理,还应该和原来一样去提倡。”不过,她表示,在实际的古代诗词教学中,“大家应该着重感受的是古文化的精髓。”

吉林省第二实验中学的小学语文老师李立超认为,古诗词的教学,应该考虑孩子的年龄段特点,“低年级的孩子,只要认识其中的字,感受到诗的意境就可以了。”李立超认为,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学习就是以熏陶为主,“现在的课标精神是,读懂大意就可以了,主要是积累语言、感悟诗的意境,促进孩子文学修养的形成,养成阅读古诗文的兴趣爱好。” 本报记者 赵实    漫画 实习美编 尹昭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