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群艺馆举行史料展 百余老物件讲述抗日故事

03.09.2015  09:15

   城市晚报讯   9月2日,由长春市群众艺术馆举办的《以史为鉴 珍爱和平》史料展在长春市群众艺术馆展览厅开展。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本次史料展共有近百件老物件参展,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从侵略、反抗、和平三方面,真实再现了日本侵华及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史实。本次展览将持续到9月20日结束。

  据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受到市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在一个月的老物件征集时间里,共收到有关抗战的物件300余件,经专家认真评选,共有百余件老物件参展。本次展览从征集到布展,邀请专家全程品鉴,评选参展作品,讲述历史故事等。“在展览中还展出了长春70位抗战老兵肖像图片。”该负责人说,12天时间,16位书画爱好者创作了70幅老兵肖像。为抗战老兵画像,就是与时间赛跑,留下那段战火硝烟的历史和不灭的记忆。

  记者在现场看到了抗战史学专家、收藏家王锦思。据介绍,在本次史料展中,王锦思带来了近百件收藏品参展。“我带来的收藏品包括抗战时期的杂志、画册、诗集等诸多门类,其中一件就是民间爱国诗人寒晴的作品《昨夜底歌》。”王锦思说,这本诗集通篇手写、手工装订,封面及内页已经泛黄。诗集的内容激情昂扬,针砭时弊,充满爱国精神,显然是抗战时期的作品。王锦思对这本诗集非常珍视。

  而在展览现场,也迎来一位特殊的人物,她就是《昨夜底歌》作者寒晴的女儿韩舒梅,如今她也已经步入老年,看着自己父亲的作品感慨颇多。“寒晴是我父亲的笔名,他真名叫韩启勋。我父亲的一生很不容易,当初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发表一些诗集。”韩舒梅说,在抗战时期的东北,曾经有很多人以文字为武器进行斗争,但越到后期坚持下来的人越少,自己的父亲就是坚持下来的那一位。

  王锦思和韩舒梅两人围绕着《昨夜底歌》聊了很多。“这本诗集的思想性、战斗性非常突出,如果早一些发现,其中部分诗篇进教科书也是有可能的。”王锦思说,如果有可能将考虑把这部诗集出版印刷,让更多人了解抗战历史和一位笔名“寒晴”的爱国诗人。

  此外,辽源“泥人王”王光久也带来了抗战胜利70周年的一组作品参展。王光久表示,泥人同样要反映时代的特点,作品中有英雄的无畏、敌人的残暴等内容,从2014年10月份开始,他便开始捏制,到目前已经捏制好38件,完成了一组作品。“让更多的人通过泥人这种方式,了解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王光久告诉记者。

  据长春市群众艺术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展览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旨在让广大市民群众在铭记这段历史的同时,珍爱现在的和平。尊重美好的生命,激发爱国热情,珍惜幸福生活,为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城市晚报记者 姜永鑫 实习生 王威/报道 李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