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

19.12.2014  03:42

记者 栾哲 隋二龙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

近年来,辽源市公安局从新时期、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出发,把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时下,探析辽源市公安局创新群众工作带给我们的启示,无疑是输入了正信息、传递了正能量、树立了好典范。

如何密切联系群众?就是要切实从群众利益出发,在情感上和群众心贴心,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发自肺腑地服务群众,千方百计惠及民生

【见闻一】“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袖标了,咱们公安局可真把老百姓的事儿放在心上啊!”接过民警手中的平安志愿者袖标,66岁的谢玉敏高兴地说。原来,在几天前仙城分局举办的警民恳谈会上,居民代表希望公安部门能给老年平安志愿者多配发一些安全员袖标。“我们虽然老了,但也想为治安工作做点什么,平时有时间可以看家望门,为居民发放一些防范宣传手册。”会议结束后,仙城分局为80名老年平安志愿者印制了袖标。

听真声音,讲心里话,办实在事。为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及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辽源市公安局从今年8月26日开始至9月25日,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百长进万家”爱民走访活动,组织135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围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公安窗口服务等方面,先后到全市28个社区及农村10500户群众、全市所有“三重一小”企业进行走访,征求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能当场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

【亮点】辽源市公安局立足让人民群众满意这个基点,努力创新公安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着力打造新型警民关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打开群众心结,满足群众的期许。连续3年开展“见义勇为好司机”评选,共评选出800名“见义勇为好司机”。2011年至今,辽源市连续4年荣获“全国见义勇为城市奖”。2012年,全面启动以青少年平安教育为主题的“四大展馆”(青少年平安教育馆、禁毒教育馆、道路交通安全体验式公园和全民消防科普教育馆)建设工程。目前,已接待参观者9万余人,讲解2000余场,成为推进平安辽源建设、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的重要载体。

【启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群众工作能不能着实,关键是有没有真正把群众放在心坎上,把满足群众的需求落实在行动中。辽源市公安局牢牢把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个优良传统,在思想上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解决好“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的问题,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着力当好辽源人民的“勤务兵”。

如何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重要的”法宝”是开展人民调解。不让小矛盾变大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见闻二】“要不是公安从中调解,我和我那‘冤家’说不定成仇家了。”50岁的杨凤芝说起和前夫的恩恩怨怨,感慨万千。两人十几年前就离婚,但前夫一直没工作,酗酒后经常上门骚扰、又打又骂,甚至曾在酒后扬言要杀杨凤芝全家。仙城分局人民调解员毕华,对其前夫进行训诫,同时推心置腹鼓励他自强自尊,终于使他幡然悔悟。本来可能是件小事,若不调解,保不准就会出命案。

【亮点】辽源市公安局让调解工作优先介入,尽量不把矛盾纠纷推到下一关。2010年以来,辽源公安局创新调解工作方式,开展“大调解”活动,建立了专门的调解队伍,目前,有近5000人的专业调解队伍。市区各分局设立“人民调解办公室”,将政法经验丰富、调解协调能力强的离退休政法干警返聘为人民调解员;农村每个村屯配备一名综治协管员。基本做到小事不出组和楼道、大事不出村和社区、重大事情不出乡镇和街道。

【启示】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项治标治本的基础性工作。动之以情,消弭恶性事件于无形。理法相济,化解群体事件于初发。在新形势下,各种社会矛盾都出来了,不能按照旧的方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而是要用心做调解工作。政法战线退下来的警官、法官、检察官等老同志经验丰富,返聘做“人民调解员”可以发挥他们的专长。他们能够耐心地给当事人算“法律帐”、“感情帐”、“经济账”,当事人走进调解室,就如同医生一样把他们视为“教授级大夫”,愿意接受调解并听得进去,调解成功率非常高。公安大调解,调解的是纠纷,调顺的是民心,调密的是警民关系,调高的是公安形象。

如何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那就是重心下移,建立城乡社区警务工作新机制,激活最基层细胞,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

【见闻三】今年7月8日半夜12时40分左右,辽源市公安局西宁分局西小桥警务室负责人崔传成和值班保安巡逻时,看见两个手里拿着短刀和棍棒的人在吵架,便立即冲上去阻止。处置这样的情况对于崔传成来说已经“轻车熟路”,一番劝说之后,两个人将“武器”上交,握手言和,各自回家。为延伸服务,辽源市公安局把警务室设到社区里,民警成了老百姓的“贴心人”。

东辽县安石镇以往刑事案件多发、治安状况复杂。针对实际,我省第一个居家式警务室“主人”李海波把超前防范摆在突出位置,在进村入户调查、了解社情民意时,运用通俗易懂、平实亲切的话语,面对面地向村民提示和讲授。他还在辖区内安装了八户联防报警器,在村屯路口及养殖大户家中安装了监控器,给重点部位的变压器安装了防盗器。几年来,李海波的责任区刑事案件发生率为零。

【亮点】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机制,打牢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辽源市公安局“四两拔千斤”破解了城乡社区警务工作的难题,做到了社区民警最大限度融入城乡社区、服务社区群众、赢得群众真心支持。

当刑警多威风,当个“片儿警”多寒碜。这是许多人根深蒂固的偏见。为了解决“片儿警”没人爱干、“有警无室”和“人在心不在”等问题,辽源市公安局创新社区警务工作,采取“政策倾斜”,让社区民警成了“香饽饽”,刑警、治安警纷纷竞聘当“片儿警”,社区民警平均年龄由原来的51岁降到40岁,民警的整体素质也大幅度提升。在市区,实行“一区一警”和“一区多辅”制。每个社区配备一名专职民警,并每500户居民配备1名辅警。在农村,将相邻的几个行政村划为一个警务区,配一名民警。明年,针对社区工作实际,还将进一步加大专职民警配备。东丰、东辽两县463个行政村共划分78个警务区,相应配78名包片民警,并每村配1名享受财政补贴的治保主任,每屯1名兼职综治协管员,形成城乡社区警务工作团队。

【启示】让民警真正沉下去。这是辽源市公安局与时俱进的一着妙棋。建立健全群众工作长效机制是让群众满意的重要路径,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脚踏实地建章建制,通过机制来解决问题,这是做好群众工作之本。

如何让民意引领公安工作?建立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监督评价体系,将公安工作的评判权交给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见闻四】2011年5月,17岁的李某被人殴打。东山分局民警在案情调查中发现,打人的是两名即将中考的初三学生,如果立即实施处罚,很可能会改写两个孩子的人生。为此,东山分局领导和民警苦口婆心,做通了受害人家长的工作,同意中考后再作处理。中考结束后,经民警调解,双方达成和解。打人一方的家长送来锦旗,激动地说,多亏分局领导和民警执法人性化,如果这个案件按常规处理,就是孩子一辈子的污点。现在这样处理,我们太满意了。

【亮点】传统评价公安工作的结果往往与群众评价不尽一致,有时还有很大的反差。辽源市公安局建立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监督评价体系,将公安工作的评判权交给群众,采取“四轮驱动”,广撒监督评价网。

实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评价:每年都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报送年度工作报告和征求意见函,广泛收集代表、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实行警风警纪监督员监督评价: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人士中聘请51名警风警纪监督员,不定期召开警风警纪监督员座谈会,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整改,并向监督员逐条反馈整改情况。实行具体办事群众监督评价:在行政审批所有窗口安装评价器,请每位办事群众对服务工作作出评价。

【启示】多年来,辽源市公安局的领导一任换一任,一茬接一茬,但服务群众的好风气、好基础、好传统一直攥在手上,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中,收到了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效果。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公安工作也可以做的有人情味儿,那就是和人民打成一片。只有在感情上与群众融为一体,才能在思想上与百姓产生共鸣。只有在工作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拉近和群众的距离。只有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在头上,才能当好人民的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