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不让一个村民掉队”——记柳河县罗通山镇自立村第一书记马长胜

23.08.2017  08:55

  早就听闻柳河县罗通山镇自立村有位在村民中口碑极好的马书记。8月15日,伴着细雨,记者驱车100余公里拜访这位来自省精神文明办的第一书记,可村部的大门却挂着锁,怎么回事?

  正巧,碰上村文书张万波回来。他说:“一大早我就和马书记上山里查看养鸡场项目的进展情况,马书记还在山上和工人一块干活呢。”等张万波处理完几件事后带着记者直奔养鸡场。

  雨后的山路湿滑泥泞,异常难行。到达目的地,一个晒得黝黑、一脸朴实的汉子走过来说:“你好,我是马长胜。”就在这片即将为贫困户长出“金子”的土地上,记者走进了马长胜近两年驻村工作生活的心路历程……

  “自立村种植结构单一,产业扶贫是贫困村增收、贫困户脱贫的有效途径。在省包保部门的帮扶下,马书记和村班子研究后决定发展现代化肉食鸡养殖,村里终于有产业项目了!”村党支部书记尹春光激动地说。

  “设计好项目、监管好项目是我的主要职责之一。”鞋子上、裤腿上沾满黄泥的马长胜指着脚下这片10000平方米的土地说,现在这里已经规划好了3栋养鸡大棚,场地平整与招标手续已经完毕,其中1栋的墙体建设即将完成,2栋地基已经打好。

  他告诉记者,现代化养殖就是鸡雏从进棚之后,喂食、进料、给水、粪便收集整理的一条龙生产模式,一个人就能维护1350平方米的大棚。“项目建成后以发包的方式经营,大体收益是每出栏一只鸡收入8毛到1元钱,每栋大棚一次性可出栏肉食鸡25000只,年出栏最少4批,出栏总数不低于30万只,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收入30到40万元,收益资金全部用于困难户分红,算下来贫困户人均增收将在800到1200元。”马长胜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驻村伊始,马长胜就根据精准识别标准挨屯走、挨户查、认真记,吃住在村,掌握贫困户第一手资料,制作了62户、189人的贫困人口调查摸底表。

  “握一握农民兄弟的手,感受他们的真诚与热情,他们手上老茧有多厚,我肩负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使命就有多重。”做好角色转变,融入农民之中,到田间地头打下手,在农户炕上拉家常,马长胜得到了全村农民的认可,弄清了全村贫困户大都是因病、因学的致贫情况。

  这张贫困调查表就夹在马长胜的工作手册里,谁家什么情况、收入如何、因何致贫,他了然于胸。

  63岁的贫困户刘广林长期患有类风湿疾病,经常住院治疗,马长胜一有空就去医院探望,激发他战胜病魔的信心。刘老汉感激地说:“上次马书记探望我后,放下了500元钱,我不肯收,人家也是靠挣工资过日子的啊,可他却说年轻人少花点钱没事,您正是用钱的时候啊。

  “马书记对村里的贫困户了如指掌,全村的人家都跑遍了,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他都管。”村文书张万波介绍道。

  马长胜对记者说:“驻村以来,我四处协调、想办法改善村屯环境现状,发挥所在单位优势,协调资金16万元为自立村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同时,用好用足扶贫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各类资金。目前,投资70万元的土门屯浆砌石边沟3公里、投资40万元的东兴屯水泥路及桥涵工程都已经竣工。

  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当下,马长胜又争取省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400万元,用于改善村屯人居环境。目前正在做前期设计,计划10月底前完工,届时自立村将有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开辟一条脱贫致富路,马长胜践言践行。“我喝了罗通山的水就是罗通山的人,就有责任带领全村百姓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就有责任让全村的百姓在奔小康的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如今,明亮的太阳能路灯矗立在村路两旁,整齐的浆砌石边沟、崭新的水泥村路,让自立村一改旧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