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专家会商可视交流直通

19.11.2014  13:53

记者于宁通讯员李成业王灵玲

农业是受天气气候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我省作为农业大省,优质高效的气象服务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支撑。2005年至2014年连续十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作出部署。特别是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近两年来,我省气象服务在不断创新探索中,亮点频出,气象为农服务的规模效应和社会经济效益不断显现,气象为农服务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气象为农服务的社会关注度日益提升。

穿过一排排果蔬大棚,记者走进公主岭市石人粮蔬专业合作社。总农艺师徐俊德讲起了“他眼中的气象服务”。

这温室大棚,光、温、水、肥缺一不可。平日里就怕强对流天气,春怕西南风,夏怕西北风。”徐俊德谈起设施农业技术保障来满口气象术语,俨然一个“气象专家”。徐俊德有一个厚厚的天气日记,密密麻麻记载着2007年以来每天的天气记录。用他的话说,“设施农业对气象服务太需要了!前些年有一次遇上强对流天气,损毁了7栋大棚,损失惨重,自己不钻研不行啊。

公主岭市气象局运用网络、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三大平台,为合作社提供及时有效的气象信息。徐俊德每天只要在合作社门前的电子显示屏前站上两分钟,这一天的天气情况尽在掌握,他心里就有底了。

什么时间通风、什么时间加湿、什么时间防寒保暖,我们都要根据气象局提供的气象服务信息来操作。前阵子下大雨,我手机提前接到预警信号,安排农户把大棚后坡处理好,前脸盖好。2小时降雨70多毫米,我们没有一点闪失。现在对气象服务真是非常依赖啊。”说起自己与气象部门的关系,徐俊德最常用的词就是“依赖”。

公主岭市气象局只有十几个人,为全市规模的设施农业服务并得到认可并不容易。市气象局组成了由气象与农技人员参加的专项技术指导小组,定期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农户,及时收集设施农业用户对气象的需求和建议,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发布设施农业专业气象预报服务和预警信息,调取了800余条合作社农户手机信息,为大家发送气象信息。

这一切服务,都是免费的。

在诸多作物种植中,烟叶生产最依赖气象服务。

针对蛟河市白石山镇育青村烟农种植服务需求,吉林市气象部门制作了烟叶生产气象服务专报,制定了烟叶指标,遇有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气象部门利用大屏幕、大喇叭等手段,及时发布重大天气过程预警信息、农事建议,保障烟叶生产。

为更好地服务“三农”,吉林市气象局由112人次组成的涉农专家联盟队伍、QQ群交流会商平台,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种养大户、乡镇村干部、农机大户、涉农企业等950人次组成的重点服务对象信息库,通过电子邮件、QQ群、手机短信、显示屏、网站等9种方式开展“直通式”服务。

通过网络会商设备可以直接与农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进行可视化交流,为广大农户提供直通式服务,在农业生产的关键阶段,直接对农民进行生产技术指导,使智慧气象直通农业生产一线。”在辽源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

在气象服务现代化建设中,辽源市的智慧气象平台走在全省前列。据统计,辽源市智慧气象平台全年不定期到种田大户、养殖大户、涉农企业等当面提供直通式气象服务。今年发布各种农业预报服务材料80余期,发送各种服务短信3万余条。

在辽源市气象平台记者了解到:在今年秋收服务工作中,辽源市利用智慧气象平台监测各种气象数据,制作秋收服务材料,发布秋收信息,市气象局通过短信群发平台,发送农气预报服务信息27条,发布秋收气象服务专报、秋收期农用天气预报等各种决策服务材料38期,为粮食丰收作出重要贡献。

气象设施建设如何为“智慧农业”插上翅膀?榆树市在探索中拿出了可行性方案。

在开展“智慧农业”建设过程中,榆树市气象部门实现信息采集、显示、监控及入库,与气象部门的业务平台实现有效对接、整合,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提高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的水平。

在榆树,种粮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众多,仅依靠气象部门的力量很难实现真正的服务直通。为此,榆树市气象局充分发挥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的气象工作站作用,按照辖区管理、就近原则,采取工作站站长包保到户的方式,每个站长包保5户至10户不等,并通过大户带动周边,将直通式服务辐射到全市1000余个种养大户及专业合作组织。

今年,榆树市通过“包保到户、划片辐射”的直通式服务,种植养殖大户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趋利避害,仅对夏树文等10余个大户的不完全统计,就减轻损失或增加收入近20万元,并将提供的服务信息和解决方案辐射到了周边农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