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黑土地芬芳绽放——车黎明委员呼吁全面保护黑土地

06.03.2015  12:33

      东北黑土地作为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在国家粮食和生态安全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几十年来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这块黑土地的面积逐渐萎缩,质量逐年下降,已经到了急需顶层设计、综合施策和系统保护的危急关头。“近年来,吉林、黑龙江两省通过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占补平衡、保护性耕作、水土流失和污染防治在内的综合性措施,有效控制和缓解了黑土地数量和质量下降的发展趋势,并且已经或者计划制定耕地质量保护等地方性法规。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试点。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到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并且着手开展具体工作。”一直关注黑土地保护的车黎明委员,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开展黑土地保护的立法和规划工作,采取措施千方百计保护这块珍贵的土地资源。

      车黎明委员认为,黑土地保护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也是区域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现实要求。“以吉林省为例,2013年,吉林省粮食产量达到710.2亿斤,其中黑土区粮食产量占到全省80%以上,调出量占到全省70%以上。”车黎明委员说,多年来,吉林和黑龙江省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农业丰收、粮食丰产最重要的基础性因素就是黑土地。因此,保护黑土地就意味着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基本和必要的保障,对国家粮食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东北黑土地拥有十分丰富的农业、林业、水利、畜牧业、渔业以及矿产等各类资源,这些以黑土地为基础的资源集合在未来的地区发展和国际竞争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车黎明委员还认为,东北黑土地特有的丰富养分和水、木、草等自然资源为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与广袤的长白山区共同构成了相辅相成的生态系统,对调控和改善东北亚地区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态文明的内涵之一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黑土地生态环境就是在发展过程中实现自然界承载能力与人的关系之间的辩证统一,就是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使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车黎明委员认为,保护黑土地对于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车黎明委员提出,目前,我国黑土地存在水土流失严重,黑土腐殖质层厚度变薄;耕地地力减退,质量明显下降;生态恶化等问题。而黑土地保护工作也存在思想认识不足、责任机制不完善、缺乏科学规划和统筹协调,以及法制建设滞后等主要问题。“因此,我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开展黑土地保护的立法和规划工作,采取一切手段和措施千方百计保护这块珍贵的土地资源。

      车黎明委员认为,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和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要充分认识黑土地保护对于地区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乃至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充分认识黑土地保护对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充分认识黑土地保护对于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建立黑土地生态保护的利益补偿机制,设立黑土地保护专项基金,强有力地推进黑土地保护工作。”车黎明委员还建议要科学制定黑土地保护治理总体规划,积极推动黑土地保护法制建设。通过立法将经过实践检验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上升到法制的高度,明确黑土地保护、治理和管理主体的权利义务,调整和规范各类黑土地保护方面的法律关系,使我们国家的黑土地保护工作得到强有力的法制保障。“还要严格规范地方政府的保护义务,进一步加强政府农业、国土、环保、林业等部门之间的联系配合,明确黑土地保护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车黎明委员还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和强化黑土地保护措施,让土地的使用者、管理者成为政策的受益者,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从而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以及充分发挥先进地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快改革传统耕作制度和生产方式,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充分发挥现代化耕作技术和集约化生产方式的作用,使种地和养地并重;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土地整治、表土剥离、标准粮田、水土流失、农防林、面源污染、休闲农业等综合性保护和整治措施,全面做好黑土地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