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生态安全 促进绿色富民

15.03.2017  10:18
     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11日发布的《2016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去年全国完成造林678.8万公顷,森林抚育836.7万公顷,国土绿化事业取得了新成绩。而在我国第39个植树节即将到来之际,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也接受记者专访,就推进国土绿化、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绿色惠民等林业热点话题进行介绍和回应。    绿色富民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张建龙说,林区、山区、沙区自然资源丰富,但也集中了全国60%的贫困人口。利用森林资源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不仅可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还有利于改善生态状况,促进保护生态与脱贫增收协调发展。   许多地方将发展林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选项,林业的工程、项目、资金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贫困人口通过保护生态、发展产业实现了就业增收。   据他介绍,通过逐级分解落实名额和选聘,建档立卡的28.8万贫困人口就地转化为生态护林员。2016年新增退耕还林任务的80%安排到贫困县,增量任务优先安排给建档立卡贫困户。   国家林业局还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木本油料、森林旅游、经济林、林下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把林业补助资金、林地作为贫困户股份投向龙头企业或合作社,贫困户通过参加劳动按股分红、按劳取酬,去年110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为国家3大战略提供重要保障   我国正在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对此,张建龙表示,林业是实施3大战略的重要保障和重点领域。   “防沙治沙、野生动植物保护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3大领域之一,而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优先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张建龙说。   国家林业局明确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生态修复和重建,防沙治沙先行,5年将治理沙化土地1000万公顷,构建点线片面相结合的固沙阻沙屏障;京津冀林业生态建设将实现绿屏相连、绿廊相通、绿环相绕、绿景相嵌的多层次绿色生态屏障;长江经济带发展把“共抓大保护”作为核心任务,全面实施长江流域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以林业供给侧改革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   今后,林业建设和生态保护重点工作有哪些?张建龙表示,要以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维护国家森林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状况,不断提升生态产品和林产品供给能力。   造林营林方面,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同时,推进森林进城,使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化起来;推进森林环城,构建环城市的森林生态屏障;推进森林乡村建设,打造乡风浓郁的森林小镇;推进森林城市群建设,扩大城市间的生态涵养空间。深化林业改革方面,制定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方案、林业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启动东北虎豹、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开展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