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引热议可持续发展受关注   

06.03.2015  11:30

 

 

      春节期间,国人抢购日本大米的热潮引发了许多关注,这也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频频被问及的问题。与会代表委员认为,消费者购买日本大米只是少数现象,但日本大米抢购潮同时也给未来国内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粮食品质安全的提升带来了压力、提出了挑战。
      春节期间,有消费者花费近1500元买了5公斤日本大米;也有商家在电商平台贩售日本大米,声称“该米不用农药,也不存在重金属污染”。谈到上述现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发展集团董事长刘身利表示,可以理解这部分消费者的选择,但与其说追捧日本大米,不如说是少数消费者的“尝鲜”行为。他本人对中国大米有信心。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夏涛也表示:“在质量上,日本大米并不比国内的绝大多数大米好多少,国人组团去日本买大米,主要还是消费观的问题。”刘身利认为,用产地衡量大米品质未免过于简单化,大米品种和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无公害工艺同样重要。
      众所周知,国内农业发展高度依赖化肥、农药,加之部分粮食主产区土壤重金属超标,更令消费者对国内粮食品质安全充满了担忧。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不合理耕作、过度种植、过度使用农药化肥、不重视施用有机肥料等问题,通过粮食生产、加工和禽畜饲养等环节,反馈到最终消费者的是人身健康风险不断增大。”全国政协委员张全国表示。
      据介绍,目前中国农民的化肥平均施用量为每公顷500~600公斤,远远超过国际上设置的使用安全上限每公顷225公斤。  来自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的全国人大代表、肥料配方师高春艳指出,农民把粮食增产过分地寄托在化肥施用量的增加上,但肥料利用率却只有35%左右,不仅造成土壤板结,还会导致地下水中氮、磷含量增高,水质富氧化程度加重。
      同样来自黑龙江的全国人大代表孙斌也表示:“黑土地质量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高春艳建议从保护土壤的角度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建立施用有机肥、生物微肥的激励机制,对施用有机肥的农户按量化给予补贴,逐步降低农业生产中的化肥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