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歌舞团等国内一流文艺团体水立方演出

12.11.2014  23:30

我国今年“主场外交”的一项重要活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2014 年11 月在北京举行。昨天,习近平主席及夫人在水立方为与会领导人和嘉宾举办文艺演出。演出主要突出艺术本体的魅力,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呈现兼具历史底蕴和时尚活力的中国文化韵味。

据这场演出总导演,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国家一级导演丁伟介绍:“演出以“上善若水,同舟共济”作为统领主题和创作主线,从2013年11月就开始进入这台节目的构思和策划,一年多的时间在文化部的领导下,和中演公司一起九易其稿,进行了不下30多次的重大修改、调整;其中,舞美方案更是多次进行颠覆性的推翻和重新设计。

整个创作团队集结了易立明、王之纲、马昕、麦青、刘文豪、李沧桑等国内著名艺术家,一年多的创作时间,我们一直是和中演公司进行合作,没有和任何团队和个人进行过交集或其他任何合作,更不存在在任何个人的所谓总导演下的工作状态和其他分工,这场演出直到昨天下午还在进行节目微调。”

“水”——将水立方对文艺演出的空间挑战转化为凸显演出特色的“有利”因素,在节目设计和舞台呈现上巧妙融入水的元素,充分体现“上善若水”的文化情怀;

基于21个经济体环太平洋的地缘关系以及各经济体日益紧密的协作关系,演出以“水”作为主要元素的同时,在舞美布景和装饰上融入“山”元素,形成山水相依的景致和氛围,体现APEC成员相融相合、相依相存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中国文化中“仁者爱山,智者乐水”的内涵。

特别是大量运用的中国传统青绿山水画的装饰,使水立方变成了颇有中国韵味的演出场地。

整场演出渗透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意象和灵魂,中国舞、民歌、民族打击乐、戏曲等中国独有的艺术表演形式以及青花瓷、丝绸、牡丹花等一系列中国文化符号,使中外嘉宾在有限的时空中感受中华文化无限的意韵和当代中国的盎然生机与蓬勃活力,在现代的水立方建筑中感受到一颗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心。

中西合璧,将西方艺术形式融入中国精神。通过重新设计和包装,使中国的竹文化、瓷文化、山水画、民乐、牡丹花等和西方的芭蕾、美声、交响乐、现代舞等艺术形式,相互交融,激情碰撞,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张力,着力体现中国文化自信包容的开放胸怀和吸融吐纳的创新精神,同时蕴含多样文化交流互鉴、和而不同的深刻智慧。

以“水”为喻,契合交流合作共荣的主旨。水立方作为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不仅是现代中国蓬勃发展的表征,同时也蕴含着“上善若水”“智者乐水”等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水”作为整场演出的隐喻,贯穿始终,众多与“水”关联的节目,通过多媒体和灯光的变幻,在舞台上渐次呈现。演出借用“水”融汇贯通的物理特性,来契合融汇亚太、互通互联、共生共荣的主旨。

运用中国美学写意手法,借助先进的舞台技术手段,打造唯美浪漫的舞台景观。充分利用水立方的独特空间,将水池、舞台、空中完美接合,呈现三维立体的表演。通过多媒体手段,营造出大海、星空、山谷、竹林等美轮美奂的梦幻场景,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震撼感觉。

演出总时长60分钟左右,由十个节目组成。演出阵容汇集了中央歌剧院、国家芭蕾舞团、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央民族乐团、总政歌舞团、北京舞蹈学院附属舞蹈学校、国家京剧院、北京交响乐团、北方昆剧院、上海歌剧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吉林市歌舞团等国内一流的文艺团体,以及首都五所大学的学生合唱团近350名同学,近1500多演员及300多舞台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