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第五批援藏工作系列报道:丹心援藏铸丰碑

27.06.2016  09:57

  “我们是吉林的男子汉,肩负责任上高原。祖国东北和西南,相隔万里心相连……”一曲《吉林援藏歌》,抒发了吉林男儿的豪情壮志和责任担当;3年雪域援藏路,满载着援藏干部的赤诚丹心和家国情怀。

  2013年6月,以韩阳为总领队的吉林省第五批援藏干部,肩负着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望和全省2700万人民的深厚情谊,辞别挚亲好友、跨越万水千山,来到世界屋脊、走进吉祥后藏。

  3年来,他们心怀使命、肩挑重任,弘扬“攻坚克难、务实创新、团结奉献、奋发有为”的新时期吉林援藏精神,扎根雪域高原、建设第二故乡,在后藏大地树立起吉林援藏的壮丽丰碑。

  攻坚克难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3年来,援藏干部克服重重困难,战胜种种挑战,在雪域高原砥砺前行。

  日喀则市区海拔3836米,含氧量不及平原的60%。吉隆县城海拔4160米,定结县城海拔4233米,含氧量更低。萨嘎县城海拔4513米,在整个西藏都属于最艰苦的地区。还有低气压,容易造成隐性长期伤害。在高寒缺氧低压环境下,援藏干部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心脑血管疾病多发,头痛失眠、头发脱落、白发增多、记忆力减退等问题成为家常便饭。援藏干部仍然乐观面对困难,以顽强的毅力坚守工作岗位。

  三年来,44名援藏干部中,有34人心脏发生病变。有30多人次病倒,20多人次住院治疗。

  援藏干部、萨嘎县农牧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丁传国,起早贪黑建设蔬菜大棚,手把手教藏族群众栽种蔬菜。经过艰辛的努力,温室大棚建成了,新鲜蔬菜出产了,但是他却累倒病跨了。牙齿掉了5颗,心脏左心室功能减退,更严重的是心脏偷停,有时候心脏跳两三下就要停跳一下。一颗经常“罢工”的心脏,拖累了整个身体健康,但他对援藏的选择始终无怨无悔。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波及日喀则市。面对地震灾害,吉林援藏干部挺身而出、勇担重任,坚守在抗震救灾一线。

  我省第五批援藏干部总领队、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韩阳受日喀则市委、市政府委派,冒着余震危险,奔赴吉隆、聂拉木、定日等重灾区,连续奋战两周时间,组织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近万人;

  在重灾区吉隆镇,震后道路塌方、电力中断、通讯不畅,援藏干部孙立君、由富光、王文祥,第一时间牵头成立临时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群众开展抗震自救;

  正在江西井冈山学习的援藏干部、定结县委书记刘宏,星夜赶返定结,与尹维强、王文洲等援藏干部一道,组织定结县干部群众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在萨嘎县,王昕、王学伟、朴洙满等援藏干部深入灾区,指导抗震救灾、慰问受灾群众;

  在市直机关,援藏干部李静伟、田鸿飞、郑德林分别带队到重灾区进行医疗救护、维稳执勤和灾情评估工作;马立文全程陪同韩阳三度深入地震重灾区;王丙先带领日喀则三高师生,接收安置灾区学生,做好心理安抚工作;梁辉参与组织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团,赴全区各地市巡回报告。

  务实创新

  好钢用在刀刃上。吉林援藏干部用好有限的援藏资金,以实干的作风和创新的精神,力争实现援藏项目最大价值。

  援藏干部进藏后,走遍日喀则全境,深入了解民情实际,理清工作思路。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和“两个倾斜”的原则,落实援藏项目总数40个,援藏资金总额2.1亿元。

  开展援藏项目建设落实年活动,狠抓援藏项目工作落实。截止目前,我省所有援藏项目已全部竣工,工程类项目均已完成工程验收和决算审计,并交付使用。

  深化智力援藏,引进先进理念,强化受援地“造血”功能。三年来,组织各类干部人才培训30余期、600多人次。

  ——定结县援藏工作组抓好教育、卫生、农牧等人才培训,为定结长远发展积累人才储备。刘宏说:“我们要努力为定结县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援藏工作队,为定结今后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援藏,援的不仅仅是项目和资金,更重要的是援藏干部带来的技术、智慧和发展理念。”萨嘎县长李运生肯定了援藏干部为当地可持续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突出特色、开拓创新,推动援藏工作深化发展。

  ——首创“亲情援藏”理念,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和“亲情随手拍”活动,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发挥吉林文化软实力,组织实施文化援藏“五项工程”“十件实事”,把吉林文化援藏推上新高度。

  ——用好我省有限的援藏资金,推动援藏资金和当地资金整合使用,发挥援藏项目引领作用。

  团结奉献

  团结是援藏工作的主线,奉献是援藏干部的本色。

  我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始终牢记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使命,办好民生实事、深化亲情交融、开展文化援藏,构建一条从民生改善到人心凝聚的团结之链。

  “我有一双美丽的眼睛,看到世上最美的心灵。你有一双美丽的眼睛,看到我那阳光的心灵……”在日喀则盲童学校,孩子们唱起韩阳创作的歌曲《美丽的眼睛》,送别吉林援藏干部。离别时刻,阿珍校长紧紧握住援藏干部的手,依依不舍、热泪盈眶。

  这是援藏干部与盲童学校亲情联谊的一个片段。自从与盲童学校结缘,援藏干部经常走访慰问、捐款捐物,组织技能培训、帮助孩子们自立自强,还送亲情、送文化,以真情点亮孩子们的美丽心灵。

  三年来,援藏干部先后走访慰问基层干部群众、结对帮扶困难人员200多人,捐款捐物50多万元,与各族群众结下深厚友谊。

  要促进民族的大团结,首先要做好援藏队伍的小团结。

  ——着力加强队伍建设,通过思想引导、组织建设、制度规范、感情交融,聚合援藏团队整体合力。

  ——建设吉林省援藏干部之家,营造温馨环境。援藏干部亲如兄弟,一起过生日、一起包饺子,享受家的温馨。

  ——援藏干部、日喀则市民宗局副局长李国强负责市直援藏干部后勤保障,主管食堂事务。他每天饭口,都要数数人头,看谁没来吃饭,然后打电话催促,同时也为了防止发生意外情况。一个普通的电话,饱含着援藏兄弟的关切和友爱。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援藏干部把爱心献给雪域高原、献给藏族同胞、献给援藏事业。

  ——援藏干部经常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在单位值班带班、加班加点。

  ——王小铁,田鸿飞、刘虹升等日喀则政法系统援藏干部,有时在春节休假期间,还要回到日喀则维稳带班。

  ——王小铁主动申请到海拔4319米的谢通门县吴坚村驻村一年。驻村期间,他不畏艰苦,积极为藏族群众办实事。

  一人援藏,全家援藏。在援藏干部的背后,有全家人的奉献付出。援藏干部大多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幼小的子女,有的家里还有瘫痪在床的亲人。三年来,有近10位援藏干部家中亲人去世,有的多位亲人相继离世。

  ——定结县发改委副主任蔡景海,援藏期间岳母、岳父先后突然离世,却赶上援藏项目规划和招投标的关键时期,作为具体负责人,他没法撂摊子。为了工作,他放弃了回家奔丧的打算,待打电话安排好老人的后事,又要投入到繁忙的工作。

  ——日喀则市住建局副局长郑德林,援藏期间父亲因突发心梗、脑血栓先后4次送医院抢救,有一次还非常危急,但他都无法陪伴身边。还有刚上初中的女儿,有些叛逆,他却鞭长莫及。令他欣慰的是,父亲最终挺过难关,女儿也越来越懂事。"4·25"大地震后,女儿借了老师的手机,第一时间打来关切的电话,这让郑德林感动得落泪。

  感谢家人的默默支持,特别是援藏干部的妻子,操持家务、尊老携幼,柔弱的双肩,挑起了家庭重担。家人的理解支持,是援藏干部安心工作的坚强后盾。

  韩阳从接到通知到启程援藏,只有短短三四天时间。怕年迈的母亲担心,他撒了个小谎,说是去党校学习。援藏期间,家里有亲人做手术,为了不让韩阳操心,家人也暂时“封锁”消息。援藏干部和家人的相互体谅,是艰苦经历中最为温情的插曲。

  援藏干部启程的日子,恰好是梁辉与妻子结婚一周年纪念日。离别的前夜,妻子特别伤心,哭了一整宿。到了西藏不久,在“七夕”情人节,梁辉为妻子写了第一首情歌《援藏的思念》,终于让妻子化忧为喜。后来,他又创作了一部汉藏爱情电影剧本《格桑梅朵》,妻子是剧本的第一位读者。援藏的感悟,为他们打开全新的情感世界。如果没有援藏,不会有伤心的离别,也不会有情感的升华。

  大爱与小爱,大家与小家,或要取舍,也可两全。为了援藏事业,会有牺牲奉献、悲伤离别,却也有雨后彩虹、意外惊喜。援藏干部以他们的生活体验,为新时代的家国情怀作出了生动注解。

  奋发有为

  三年来,吉林援藏干部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以有限的资源,创造了极不平凡的业绩。

  ——文化援藏走向全国,创造了吉林品牌。吉林文化援藏展示了吉林软实力,形成了全国影响力,得到了吉林、西藏两省区党委领导的充分肯定。西藏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首次就文化援藏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并指示将我省做法报中央西藏办。《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多次宣传报道;兄弟省市邀请作专题讲座,介绍经验……

  ——项目援藏科学规范,形成了吉林经验。作为援藏资金最少的省份,形成了先进经验做法,得到日喀则党委、政府和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全市宣传推介。

  ——援藏项目狠抓实干,实现了吉林速度。三年项目、两年建成,我省所有工程类项目在保质保量前提下,于2015年10月前全部竣工,走在了援藏省市的前列。

  ——援藏队伍历练成长,彰显了吉林精神。“攻坚克难、务实创新、团结奉献、奋发有为”,16字新时期吉林援藏精神,凝结着援藏干部的青春热血、忠诚担当和家国情怀,成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一批批吉林援藏项目的建成,为日喀则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改建后的吉林路,是承担城市主要运输任务的主干道,也是代表城市形象的景观路。幽静的贡觉林湖,成为日喀则城市旅游新景观和市民休闲好去处……

  ——在定结县,普贵新村落成,让农牧民搬进了新居,还通过参与项目建设,增加了经济收入……

  ——在萨嘎县,旅游服务中心建成、加布河改造一新,有力推动了萨嘎“西部驿站”的建设……

  ——在吉隆县,城北街、幸福路的建成和市政道路亮化,让县城变得亮堂起来……

  吉林援藏干部全面履职尽责、主动承担重任,积极引进先进理念,推动当地工作创新发展。

  ——韩阳做好在市政府分管的文化、环保、外事、旅游等工作,推动召开日喀则首次文化工作座谈会、环保生态村示范创建现场会等重要会议,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做好印度官方香客赴阿里朝圣等工作……

  ——援藏干部、日喀则市教育局副局长、三高校长王丙先带领日喀则三高通过自治区办学水平验收,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援藏干部、吉隆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王文祥组织制定了吉隆县第一个旅游发展规划,争取资金支持,打造吉隆沟精品旅游路线。

  ——援藏干部、萨嘎县委常委、副县长朴洙满做好萨嘎绿化工作,让原本只有一棵树的荒凉萨嘎,逐渐增加了绿色和生气。

  巍峨雄浑的高原是淬炼精魂的大熔炉,奔腾不息的雅江是涤荡心灵的净化器。

  援藏干部在雪域高原历练成长,磨练了意志品质,开阔了胸怀视野,收获了人生感悟,升华了心灵境界。

  三年来,吉林援藏干部共有114人次荣获各级各类荣誉。他们的优异表现受到了各族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吉林省援藏干部之家打工的藏族妇女西洛,有个可爱的女儿叫次仁央宗,她称呼援藏干部为“援藏舅舅”。听说“舅舅”们即将离藏,次仁央宗心里很伤心,专门写了一封信,“您们走到哪里我都会想念您们的……

  “三年援藏行,一生西藏情。”第五批援藏工作即将结束,第五批援藏干部即将离藏,但是他们的赤诚丹心、他们的家国情怀永远留在了雪域高原、永远陪伴着藏族同胞、永远同行于援藏事业。他们的荣誉,将如同珠峰高耸云天,他们的情怀,将伴随雅江长流不息……

  (记者/粘青 松花江网编辑/陈炳桥)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