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第一街打造历史文化街区 人民大街露新颜

24.09.2019  23:10

长春市人民大街贯穿长春南北,有长春第一街的美称,经过三个月的施工,人民大街改造工程进入尾声,百年老街将再换新颜。

从长春站南广场到南部新城的人民大街上,仿古的华灯和人行步道灯彰显出城市的厚重历史,沿街院落围墙全部拆除,改善后的机动车道、自行车道、人行步道,让路面通行能力大幅提升,黑松与白杨、绿篱与花坛更为森林之城添光,地上线缆全部排迁到地下,违规广告牌匾全部拆除,历史建筑被修缮……集聚安全、绿色、品质、开放的百年老街,用自身的华丽转变,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亚洲长街”闻名于世

9月23日,长春市人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宣传工作推进会召开,长春市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了整个人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的相关情况。据了解,整体改造工程从站前广场至南四环,全长约11.2公里,计划总投资3.56亿元。长春市建委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地下管线改造、道路铺装、亮化工程。其中,道路铺装工程投资1.53亿元,亮化工程投资0.78亿元,两项共计2.31亿元。2019年年初以来,长春市委、市政府按照打造“平安长春、生态长春、畅通长春”的总体规划,决定对人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提升,建设样板工程。长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规划处处长栾立欣告诉记者:“人民大街历经几个历史时期的建设,从空间上支撑起现代长春的城市骨架,北起长春站、南至华庆路共12.2公里沿线上,分别以北京大街、人民广场、卫星路为节点,让安全、绿色、品质、开放的改造初衷得到了充分体现。”人民大街改造规划设计前期,长春市政府组织规划、建委、城市管理、交通、林园等部门进行了多次沟通研讨,改造实施过程中,进一步确定了以“人本化、国际化、特色化”为原则,秉承“绣花般”设计和营造理念,对道路交通、绿化环境、夜景照明等方面15项要素进行改造优化,实现街路环境“净化、序化、绿化、美化、亮化”,进而全面提升街路品质。

人民大街沿线69个楼体实施亮化、28日前安装完毕

楼体亮化上,根据人民大街两侧的建筑、人文景观及文化特色,选用暖色系作为城市夜景的主色调,并按不同季节,不同功能分区设置相应冷暖色彩搭配。同时计划对人民大街沿线69个楼体及胜利公园摩天轮实施亮化工程,方案设计、效果图设计已设计公司完成,并委托专家评审论证,初步计划十一前完成。亮化工程涉及安装中华灯482套、景观灯727套、中杆灯71套、高杆灯4套,悬挂国旗249组、中国结228组,已于8月22日实现正式亮灯。与路灯配套的国旗、中国结共有477组,计划9月25日开始安装,9月28日全部安装完毕。通过安装中华灯、中杆灯解决了因树木高大遮挡的照度问题;安装景观灯提高了人行步道、自行车道和树木空间的照度;通过降低功率(灯组由250W变功率为150W)的节电手段实现了“节能减排、低碳降耗”,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电能。

改造地铁风亭21座、9月20日新式候车亭全部安装到位

长春市交通运输局共拆除原有站亭256座,集合式站牌77个,重新规划公交站点55处,建设新式公交候车亭87座。6月末,自由大路至文昌路样板路5座样亭建成并投入使用,8月7日,完成新式候车亭基础工程,9月20日所有候车亭全部安装到位。结合公交体制改革和公交线网优化要求,将利用今明两年,有计划地对城市建成区内公交候车亭逐步更新改造,全面提高长春市公交站务设施服务水平。另外,还涉及到人民大街沿线地铁1号线从胜利公园站至市政府站需要改造的风亭(风井)共21座,目前已改造完毕。

240余万株花卉点缀人民大街

长春市政府东门前红色的展板引来很多市民的争相拍照,2000多平方米一万余盆的立体花坛设计让人眼前一亮,红色的海棠花、黄色的百叶草和红色的大花海棠都正值盛花期,以最完美的状态迎接八方游客。人民大街站前至卫星广场分车带以绿篱平剪为主,结合重要交通路口池头彩化,特点鲜明,风格整齐中带有跳跃却浑然天成,形成花园式景观街路。长春市绿化管理中心园林绿化工程一队副队长张洪岩介绍:“此次人民大街共拓展绿化面积7.1万平方米左右,自2019年初以来,中心累计出动10万余人次,各种车辆5000余台次,栽植一、二年生花卉30余个品种240余万株点缀人民大街,树木20余个品种1万余株,绿篱100余万株。”

市区800余万平方米用户主要供热节点隐患消除、改造地下管线工程76.78公里

记者在会上了解,人民大街沿线地下管线及架空线的改造升级,共涉及电力、路灯、水气热等12类地下管线改造工程76.78公里,电力、通信等光缆3类沿线架空线落地工程2.24公里,目前均已施工完毕。

改造老旧管网的供热方面,市区800余万平方米用户主要供热节点的隐患得以消除,市区供热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供气方面,长燃公司人民大街沿线原有高危管网改造总长度2.76公里,新敷设横穿人民大街燃气管线5条;供水方面,新建互通管道60米,更换老旧阀门井室10座,改善了人民大街两侧居民的用水现状,水压水量得到提升与保障。

解决了老旧排水管线阻水、易塌等污染、安全问题。同时消除“空中蜘蛛网”,架空线全线入地。将11处横跨道路的电力、通信等光缆及1处沿路电力线,共改造2.24公里架空线落地。

“家装”理念贯穿全过程

改造工程将精细化“家装”理念贯穿道路铺装全程,共涉及机动车道沥青路面铺装49.32万平方米、自行车道沥青路面铺装2.93万平方米、人行道石材铺装14.55万平方米、立缘石砌筑11.55万米、交通标线6.13万平方米、车止石2291个、井具更换810套、雨水口更换927套、座椅安装74套。人民广场至卫星广场东西两侧辅道各拓宽1米,使公交车通行更为通畅;全程设置自行车道;原有树池改造为树穴,慢行系统更加疏朗、通透。全线设置盲道,在公交站点处新增盲道,确保盲人出行安全。沿街部分单位车行口改移至支路,不仅保证慢行系统的连续性,还缓解了对人民大街的交通压力;按照规划红线,取缔一批占用慢行系统的停车位,最大限度保证慢行系统的连续性。改造工程还融入海绵理念,增强道路排水能力。将自行车道抬高与人行道平齐,雨天路面可直接向两侧的树池和绿化带自然排水;在东北师大门口等地新增线性排水沟解决积水问题。

拆围透绿 提升城市形象

人民大街沿线户外广告牌匾、工地围挡、违建拆除、果皮箱取缔等四项整治工作已全部完成,共计拆除大型LED电子显示屏广告5块、小型LED条屏199块、其他广告439块,拆除楼顶字184处,完成率100%;拆除工地围挡8处,改造提升4处,完成率100%;拆除违建、临建、服务亭30处;果皮箱225个已全部撤掉,完成率100%。改造后的人民大街,将以全新姿态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

沿线产权单位和政府职能部门配合改造工程

24日下午,吉林水利大厦门前,靠近人民大街的围墙已被拆除,人民大街变得更加通透和宽敞。吉林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门前,以前靠近人民大街的围墙向内移动了5米多,将绿化的树木和植被都呈现在了市民的眼前。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个围墙的改造仅用了10多天就完成了。在长春市委、市政府提出对人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提升后,作为沿线产权单位及政府职能部门,他们按照公安厅领导的指示要求,局党委一班人态度坚决,决定以大局为重,不讲条件、不讲代价,尽最大的努力,积极参与、全力配合。规划期间,与规划部门仔细推敲,迅速达成了共识。

(东亚经贸新闻记者 王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