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命名第一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15.12.2014  14:00

      近日,为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寺庙,进一步扩大示范典型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经各地民族宗教工作部门按照《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评审命名办法》,通过层层评选推荐,实地调研,经公示后报省民宗委批准,决定命名省藏医药文化博物馆、海南州共和县幸福滩寺、果洛州班玛县“红军沟”、海东市循化县红光清真寺和西宁市湟源县日月山景区为青海省第一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青海省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自2006年建成以来,紧紧围绕“两个共同”的主题,始终将民族团结进步作为重要讲解内容,坚持对馆员和省内外游客开展“三个离不开”和“四个认同”宣传教育,充分发挥了博物馆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面的积极作用。现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多年来,海南州共和县幸福滩寺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继承和弘扬十世班禅大师爱国爱教、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的优良传统,积极投身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寺院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深化寺院管理,在广大僧侣和信教群众中牢固树立了“三个离不开思想”和“四个维护”意识,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民族团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85年,班玛县修建了“红军沟”纪念亭,多年来,班玛县充分发掘红色资源,广泛深入地开展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有力促进了军民团结、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红光清真寺是全国唯一一座由红军修建的清真寺。多年来,循化县继承红军西路军的革命精神,挖掘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充分调动了各族干部群众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1988年,西宁市湟源县日月山景区被省委宣传部挂牌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景区在坚持爱国统一战线、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湟源县充分利用日月山景区的历史文化资源,继承和弘扬了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增进各民族的交流交往和共同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