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稻谷收购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11.11.2016  10:34

  ——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就今年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和农户卖粮问题答本报记者问

  

  近日,市政府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全市粮食收购工作。会后,就今年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农户卖粮注意事项及如何安全保粮等相关问题,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和科学储粮专家回答本报记者提问。

  问:与去年相比,今年粮食收购政策有哪些变化?

  答:今年,国家对东北地区玉米收购政策做了重大调整,取消了延续多年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国家不再定价,不再设立政策性粮收购库点,不再限定收购时限。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随供求关系变化。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同时,为保护农民利益,国家向玉米生产者发放补贴,这项工作在今年10月底已经完成。

  稻谷收购政策与去年相同,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指定库点公开挂牌敞开收购。标准品(国标三等,杂质1%以内、水分14.5%以内)收购价格为每市斤1.55元,相邻等级差价每市斤0.02元;收购期限为10月10日至明年2月末。

  

  一旦稻谷市场价格降到每市斤1.55元以下时,各库点要立即启动执行收购预案,做到随卖随收。

  问:今年,农户在售粮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答:一是要克服依赖思想。针对今年国家对玉米收购政策调整较大的新形势,广大农民朋友一定要消除政策依赖心理,要主动找市场,密切关注市场变化,选择好售粮时机,把握好售粮的主动权。

  二是卖粮要现钱。国家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收购粮食都不得“打白条”,不代扣任何款项,不得压级压价克扣农民,不提级提价优亲厚友。广大农民朋友遇到此类现象要坚决抵制,及时向当地粮食主管部门举报(电话:62023412),并向公安部门报警,直至到法院起诉,依法维权。

  问:农户在收粮和储粮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答:1.适时收割,降水储藏。玉米要适时晚收,使茎秆中残留的养分继续向籽粒中输送,充分发挥后熟作用,增加产量。降水分收获前和收获后两种方式。收获前降水主要是站秆扒皮晾晒,收获后降水方法主要是田间晒铺子、晒棒子,玉米割倒后下面放一层秸秆,将扒光的玉米放在上面,既能防潮湿,又能降水。

  2.果穗储存。绝大多数农户都是采用这一方法,好处是空隙大,有利于通风降水,穗轴对玉米还有个后期供养的作用。另外玉米胚不外露,可以很好地阻止虫霉的侵蚀,增加玉米储存的稳定性。

  3.入仓储存。粮食收获到家里不要急于入仓,把品种不同、质量不同、水分不同的粮食分开,把玉米穗摊开堆放在朝阳干净的地面上,晾晒降水并经常翻动。当水分降到25%以下,室外温度降到-5摄氏度以下时再入仓储藏保管。

  4.玉米储藏应绝对杜绝“地趴式”大堆存放。有些农户家确实仓容不够,有部分粮食需要存放在庭院中,在冬春季节,雨、雪天气,千万不能用塑料薄膜苫盖,最好用秸秆和草帘苫盖,要经常翻动,避免湿度和温度内积出现霉变。

  5。玉米脱粒时一定要选棒脱粒,将生霉棒、未熟棒甩出,将瞎尖子掰掉单独脱粒,以免好次互混,影响玉米整体质量尤其是确保生霉粒不超标。  (编辑/李波)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