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普与素质教育双赢——吉林省气象科普工作侧记

09.04.2015  12:28

  4月2日,榆树市刘家镇中学的礼堂内热闹非凡,由省气象学会、榆树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气象局和刘家镇中学联合举办的“刘家中学素质教育——‘气象达人我来了’成果汇报会”在这里隆重召开。刘家镇中学的王杰、王雪、陈艳新、陈艳红四名同学,在全校300多名师生和数家媒体的瞩目下,接受省气象局省气象学会和当地教育部门的表彰。就是这四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女孩儿,在不久前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和中国科协联合举办的“气象知识大PK电视竞赛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月21日中国气象局华风演播厅里,看着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等大城市的其他7支名校队伍,作为领队的孙校长着实替这四个孩子捏了一把汗,特别是当双人配合猜天气气候现象环节连续失分的时候,坐在台下的孙校长甚至已经做好了提前带队回家的打算,在心里盘算起了安慰孩子们的话语。 

  然而场上四个平均年龄只有14岁的农村小姑娘并没有放弃,而是顶住压力、团结协作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与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安徽安庆市石化中学、上海市曹杨中学三支代表队一同站到了领奖台上,取得了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当孩子们从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晓峰手里接过荣誉证书那一刻,孙校长激动的泪水盈眶,因为这一刻她眼中看到的不仅是孩子们取得的成绩,也看到了刘家镇中学建校58年来的前所未有的突破,更看到了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结出的硕果。这一切都得益于省气象局省气象学会和榆树市气象局在刘家中学建立的校园气象科普示范基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气象科普知识的浓厚兴趣,为他们搭建了一座开展素质教育的平台。 

  走进榆树市刘家镇中学,校园气象观测场就建在操场东南角的显著位置上,风向杆、百叶箱、雨量筒、地温表……各种气象观测仪器一应俱全,俨然一座缩小版的县级站标准观测场。正值下课休息时间,不时有三三两两的学生查看地温表、打开百叶箱,在笔记本上耐心的记录着数据。 

  “你们每天都会来记录数据吗”? 

  “这是我们的课前作业,地理课上老师提问,看大家谁的数据读的更准,老师还说等我们每天早上观测到的温度都在零上的时候,校园里树的叶子就快长出来了。”   

  “对于气象知识,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日晕和月晕出现的时候就有可能要刮风下雨了”  ;  “雷雨天气不要在大树下躲雨,也不要接打电话”;“下雨时不要靠近高压变电室和站在高压线下”。面对笔者好奇的提问,三个孩子抢着做出了回答。在刘家镇中学,笔者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提到天气和气候常识,这里的每个孩子都能说上几句。 

  作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刘家镇中学现有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12人。早在2011年7月,榆树气象局就在这里建立了“中小学气象科普教育基地”,但那时受规模和条件的限制,只能利用学生们的课余时间组织气象科普进校园活动,不定期开展一些气象科普讲座,让学生们接触和了解一些简单的气象知识。随着2012年6月7日正式挂牌《吉林省气象科普基地》,一切才走上了正轨。气象部门为学校修建了校园气象站,学校组织学生用课余时间排班观测,并由榆树市气象局派人担任气象课外辅导员,指导学生观测气温、低温、降水等实际操作,真正让学生们走近气象、参与气象、关注气象。深入全面地了解了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气象科普知识。 

  气象科普基地成立之初,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关注程度并不很高,除了完成老师留的课外作业任务之外,校园气象站的观测场里几乎看不到孩子们的身影,校园图书室里的气象科普书籍更是少有问津。针对这种情况,气象部门和学校多次碰头研究,积极寻找破解之法,最终确定了以比促学的方法来提高同学们的兴趣。2012、2013年连续两年,榆树市气象局和刘家镇中学连续两年举办“我的中国梦”《“学党史、知团情、懂气象”》竞赛,使学生们对气象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如今校园图书室里的气象科普类图书已经成了最受同学们欢迎的书籍之一。 

  如今在刘家镇,每年到春耕备耕期间总能在田间地头看到一些穿着校服的“气象知识宣传员”。为了将校园气象科普基地的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刘家镇中学不仅注重学生气象科普知识的掌握,更着手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做想和做相结合、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以此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组织同学们利用节假日时间向家人及周边群众宣讲气候、气象知识,和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等内容。以“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方式,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和表达能力,也让气象知识科普在为农服务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刘明奇  徐丽萍  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