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种田的魅力

05.06.2015  11:06

  眼下正是玉米大田苗出齐的时节,小苗长得怎样、除草剂效果如何?带着一系列的问题,记者来到了梨树县林海镇众晟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这个合作社托管的土地里,记者感受到了科技种田的魅力。

  今年30岁的王海亮,是梨树县林海镇老儿村农民。也是众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说起修理农机具,王海亮可算是一个行家里手。可在种地上,他最佩服的就是合作社的理事长王跃武,他把土地托管给王跃武管理,不但不多花一分钱,而且相比之下玉米还能获得高产。王海亮家种植的玉米,苗齐、苗壮是今年的最大特点,也是免耕技术助推循环农业发展的有力佐证。

  王海亮高兴地对记者说:“道理其实很简单,只要种的合理适当,苞米苗出的就好,不依靠科技种田,长出的苗大小不一。王海亮所说的这块地,就是和他家地挨着地、垄挨着垄,同样是采用免耕技术,苗出的大的大,小的小,参差不齐,而且出现了一垄大一垄小,一垄宽一垄窄的情况。由于地里的徽菜长得比苗都大,说明除草剂喷洒的不及时。

  据梨树县众晟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跃武介绍,这块地照我们托管的地早种了一天,主要是技术不过关,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在种子的选择上同样很重要。在王跃武自家的玉米地里,记者看到玉米茬不仅没刨,而且粉碎的玉米秸秆随地可见,记者的一脸疑惑让王跃武打开了话匣子。

  在老儿村,60岁以上的农民都笑话王跃武,说他太懒,可是通过几年的实验,免耕技术不仅保墒,而且还能防风刨,再加上秸秆覆盖增加地力,有85%的农民都认可了他的做法,如今采用免耕技术加玉米秸秆覆盖的办法,在沙化的土壤上实现亩产吨粮已不是梦想。王跃武告诉记者,在他们大地里,特别是沙性土壤,是严重缺少有机质的地块,秸秆还田了,保水了,是一个生态的还原农业,这样使我们的农民投资少,收益大。只有秸秆还田才最有效,是节能环保良性循环的有效办法。

  在众晟农民专业合作社里,王跃武托管的土地有60多公顷,他采用的玉米免耕技术加秸秆覆盖法,连续5年创玉米单产新高。在王跃武的带动和示范下,梨树县林海镇老儿村周边的几个村,采用免耕技术的土地就达到了800多公顷,不仅实现了秸秆换田,而且还防止了水土流失,改良了土壤,提高了玉米的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