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和贴秋膘都OUT了 炼体和炼心最为重要

15.10.2015  13:20

春捂秋冻”和“贴秋膘”是流传多年的养生谚语,很多老年人尤为认可和推崇。由于信奉老谚语,这几天腰腿疼、感冒、心脑血管疼病的患者明显增多。吉林省人民医院呼吸科安冬善主任提醒:要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注意保暖,营养均衡。

 

气温坐过山车 呼吸道病人增多

 

这几天,长春气温的变化只能用“剧烈”来形容,医院里感冒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安冬善主任介绍:每到季节变化,呼吸道感染,慢性肺病就会加重增多。一方面是气温变化大,同时与衣着调适不当也有很大关系。

 

老人们常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指秋天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锻炼,能提高身体对低温的适应力。安冬善却说,这个养生谚语并不科学。每个人对外界适应能力不一样,穿衣服要“跟着感觉走”,老年人岁数大,活动少,更要注意保暖。

 

盲目“秋冻”不可取

 

专家提醒,人体体温一方面靠自身调节,同时要靠增减衣服来协助。对于健康人来说,若春末和深秋仍捂得很多或穿得过于单薄就过分了。盲目“秋冻”不可取,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胃肠炎患者等都不宜“”。

 

医生解释说,气温骤降,温差加大,会引发一系列疾病。对于有心脑血管等方面疾病史的中老年人来说,秋冻非常危险,是在原有病症雪上加霜的举动,防寒保暖尤其重要。

 

多数人不宜“贴秋膘

 

北方人在秋季讲究“贴秋膘”,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尤其老年人,立秋一到就忙着“秋补”,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医生介绍:现在人们几乎已不存在蛋白质缺乏等情况,相反因为平时高油高脂食品吃的太多,造成体重超标及“三高”等病症。而已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不要随意服用野山参、白参等,以免发生危险。

 

消化科医生介绍:一入秋就大量进补肉食会加重肠胃负担,易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泻、胃胀等症状。

 

心脑血管疾病专家建议: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短时间集中吃高油高脂食物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安冬善提醒,现代人秋季养生,要注意营养均衡。减肥腻、少吃荤、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注意补充水份。

 

炼体和炼心皆重要

 

怎样才能健康平稳度过“多事之秋”,医生提醒,在衣、食、住、行方面备加注意,掌握正确的养生之道,从练体和练心两方面齐入手最好。

 

安冬善提醒,人们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不仅要“健身”,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也特别重要。尤其是老人和病人,要保持情绪稳定,静养心神。多多休息,要根据气温和室温增减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