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元组成“社交圈”像在“脸书”交朋友

06.02.2015  11:05

  密友圈里关系铁,泛泛之交也有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瑞士巴塞尔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发现,脑中的神经元放电就像一个社交网络,每个神经元都与其他许多神经元建立连接,但最强的连接只存在于少数最相似的神经元之间。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自然》杂志上。

      神经元形成网状的连接,称为突触,每个细胞与其他上千个细胞相连。但并非所有突触连接都一样,绝大多数联系都很脆弱,联系密切的只有少数。该研究组长、巴塞尔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教授托马斯·马西克-弗罗杰说:“我们想知道,在那些包含数百万神经元的复杂网络中,是否有某种法则能解释它们的行为。我们发现其中一个法则相当简单,‘志同道合’的神经元之间是强连接,行为不同的神经元之间是弱连接或根本没有连接。”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月5日(北京时间)报道,他们集中研究了大脑皮层的视觉区,即从眼睛接收信息并引起视觉认知的脑区。这里的神经元会对特殊的视觉图案起反应,但要把它们的突触连接区分开来非常困难,因为每个细胞都和几千个“同伴”紧密纠缠在一起,每立方毫米就有近10万个。

      研究人员把高分辨率成像和高灵敏电学检测手段结合在一起,发现相邻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就像一种社交网络。连接点就像“脸书”(Facebook),让我们和其他许多熟人相互交往,但大部分人还有个更小的密友圈。这里的朋友基本都是共同的,他们的意见对我们来说也比其他人更重要。

      “脑中的弱连接彼此影响很小。”马西克-弗罗杰说,“功能类似的神经元之间形成小部分强连接,却能对‘伙伴们’发挥最强的影响。这有助于它们共同合作,放大来自外界的特定信息。”

      但神经元为什么要建立大量的弱连接呢?论文第一作者李·克塞尔说:“我们认为这可能与学习有关。如果神经元需要改变行为,相应位置的连接就会加强,这或许是为了确保脑内的迅速可塑性。”这样它就能迅速适应环境变化。

      “本研究揭示了神经元网络是怎样相互作用,处理信息的。理解神经元的连接方式有助于将来构建详细的计算机脑模型。”马西克-弗罗杰说,“神经元连接机制对于理解神经疾病也非常重要。如果我们知道了脑中的连接模式是什么样,就能弄明白出了差错时,比如精神分裂症或自闭症,是怎么回事。”

        总编辑圈点

        这样的神经元网络着实太神奇,它不仅从另一个层面解释了什么叫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又为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方法。姑且不论这一发现对某些疾病研究有无裨益,单就择友甚至择偶这项“功能”,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未来,两个陌生人之间的交往,或许不再需要先通过语言的交流,甚至不需要见面,而只是比较一下彼此的神经元网络是否有强连接即可。只是这样的人际交往会不会太过于功利,甚至太无趣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