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化建设

15.12.2014  16:44

法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应是法治市场经济。我国虽已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但由于法治建设滞后,经济领域仍存在一些明显的非市场化特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为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市场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法治的功能是依法设定主体行为的边界,建立行为的准则,法治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使经济运行更加顺畅、有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是建立法治经济。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的行为法定,依法行事,既受到法律约束又得到法律保护。市场经济主体,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自私利己且趋利避害是其本性所在。不侵犯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利己行为,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鼓励经济主体合法经营抑制非法牟利,保护经济主体合法财产取缔非法收入,必须建立法律准绳。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本前提。市场规则统一,市场竞争规范才能使各类市场主体展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现代市场经济要求政府依法行政,要求依靠法治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需要限定和约束政府的权力,把属于市场的权力还给市场,政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同时由于市场并非万能,政府还要在市场失灵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可见,完善的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完备的市场经济法治体系,通过法律规范主体行为,保护市场竞争,维护市场秩序,从而激发经济活力,实现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最大化。

法治缺失是我国市场经济不完善的根源。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都与法治缺失相关。法治缺失引发一系列社会恶果,具体表现为:经济主体对经济增长的过度追求,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下导致我国的资源约束和环境脆弱问题日益突出;雾霾的蔓延和治理的困境暴露了相关立法滞后和政府部门执法不严、执法不力的问题;法治缺失导致政府行为失当,缺乏法治规范的政府权力容易被滥用,导致资源错配和经济效率低下;法治缺失导致经济主体的利益难以保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其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制定了大量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立法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但现实中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特别是落实不够到位,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

依靠法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要精神和战略部署,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建立法治市场经济。一是依法建立市场秩序。以法治保障和制度支撑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依靠法治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完善市场经济法治体系,建立维护市场秩序的法律体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反对垄断,促进合理竞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二是依法规范政府行为。依法界定政府权力,政府部门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权力运行,让“看得见的手”受到约束,依法行事。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既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又要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纠错问责机制等,会有效约束政府官员的行为,促使其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三是依法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落到实处,就必须坚持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打破垄断,向民间企业开放更多投资领域,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和合法财产不受侵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其目的是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释放创新创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