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医药高新区确立“四个五”发展布局 争当全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一面旗帜

15.04.2016  16:11

   

  图为高新区玄武岩技术企业。冯岩摄

   

  图为康元生物医药企业。冯岩摄

  当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进入“关键期”,通化医药高新区如何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新目标。市政协主席、通化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纪凯平表示:“我们要主动适应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机遇、新动力、新需求,遵循经济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规律,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切实树立起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保持定力,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进高新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今年,通化医药高新区以争当全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为总目标,总体思路是:实现“四个五”发展布局。树立“五种理念”: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环境是第一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担当是第一要求;把握“五大目标”:打造全市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高端医药产业的集聚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新一轮振兴发展的排头兵,努力成为全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突出“五大建设”:基础建设、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园区建设、环境建设;提升“五个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治理能力、执行能力、队建能力。

  据介绍,今年高新区提出“八个确保目标”,其中,确保实现GDP14.9 亿元,增长8%,力争实现15.2亿元,增长10%;确保实现规上工业产值57亿元,增长9%,力争实现60亿元,增长15%;确保实现工业增加值12.8亿元,增长9%,力争实现13亿元,增长10%;确保实现利润1.1亿元,增长10%,力争实现1.15亿元,增长15%;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增长15%,力争完成42亿元,增长20%;确保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7.7亿元,增长3%,力争达到7.9亿元,增长6%;确保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2亿元,增长3%,力争达到1.46亿元,增长6%;确保开工、投产亿元以上项目30个,力争达到40个。

  ——突出投资拉动,强化项目建设。瞄准世界500强、中国100强、大型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招引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的医药龙头骨干项目、主导产品。对外引进国内知名药企投资,对内引导本土大型药企入驻、推进现有企业扩能改造,加快项目建设步伐。把实际到位资金当做压倒一切的“第一工程”来抓,实行成果倒逼,确保招引一批、见效一批。投资2540万元进行园区供水、供热、亮化、绿化、排水和规划展示厅维修工程建设,提升园区承载项目能力。全面实施项目审批“全程代办”服务,减轻企业负担,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今年,开工建设投资50亿元的东宝生物医药产业园、30亿元的修正医药科技产业园、20亿元的紫鑫笙愉园人参产业园、12亿元的紫鑫金桂园科技孵化器和10亿元的万通集团正通生物工程等16个重点项目;复工投产投资5亿元的医药电子商务平台、2亿元的长白山林蛙科技产业园和1.5亿元的建新传动环保除尘等7个项目;跟踪推进投资18亿元的天实药业二期和7亿元的“魔方小镇”互联网综合体等10个项目,争取项目早日落地。

  ——坚持量质并举,推动产业升级。把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作为第一抓手,把扩大产业规模作为第一目标,做到速度、规模、质量、效益并重。打造产业集群。充分利用国家级高新区的政策集成优势,争取国家和省医药产业项目优先在高新区实施。积极扶持和推动医药企业的集团化进程,更好地发挥大企业集团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引导产业集聚。强化医药业与其他健康产业联动,实现医药、物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现有高新技术企业优势,在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上实现突破,努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企业扩能改造。通过以奖代补、无息注资、担保贴息、一企一策等方式,帮助主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进行技改扩能,通过外引内联、挂大靠强等方式,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1-3个龙头产业,打造属地化产业品牌,精心培育一批全国同行业单打冠军、百亿级名优企业、上市公司。加强涉企服务。细化银企对接,强化产需衔接,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资金。加大企业诉求督办力度,保障企业权益。建立有效的人才对接平台,为企业储备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

  ——坚持规划先行,夯实发展基础。按照“策划先导、规划先行、科学发展”的思路,着力做好园区规划和产业规划的修编工作。构建“一区多园”的产业板块,坚持以医药健康产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产业为两翼,以医药健康、高新技术、现代物流和食品加工四个产业园为四轮,实现“一体为主、两翼齐飞、四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和产业定位。抢抓向南开放窗口建设的机遇,规划建设保税出口加工区、物流港、金融中心、总部经济等现代化园区。与周边县区合作,探索建立“飞地经济”产业园,重点是加快与东南沿海发达区域的产业对接,突破空间掣肘,吸纳当地的优势资源有序进入高新区。

  ——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内生动力。充分利用科技部给予“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的火炬计划、创新基金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政策资源,主动融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先进的产业发展理念,围绕“”和“”,突出专业化、特色化、高端化、品牌化,树立高新区“科技前沿、创业沃土”的品牌形象。搭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推动创业孵化体系建设,引进培育高端人才,充分发挥院士工作站的辐射效应,扎实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全年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家,科技型企业5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5个以上。新建立企业工程研究开发中心1家,新组织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组织申报和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20项以上。

  ——坚持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广“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培育农村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农村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以项目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今年,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实现1.54万元,增长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