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西部地区河湖连通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取得进展

10.04.2015  11:07

  9日上午,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吉林省水利厅副厅长张和介绍了吉林省西部地区雨洪资源综合利用河湖连通供水工程情况。

  “今年2月,水利部会同吉林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了工程规划,前期工作取得了实质性阶段进展。”张和表示,按照省政府工作部署,下步将继续加快推进项目前期立项审批工作,重点是要开展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阶段的报告编制、咨询评估、审查审批等工作。期间,还要组织开展18项可研前置要件的组件和审批工作,整体前期立项审批工作计划在2016年上半年全部完成。在推进立项审批工作的同时,结合防汛形势需要,贯彻“引水为赢”方针,在白城、松原等地适时开展应急补水和试点引水工程建设。

  据介绍,西部地区河湖连通供水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在我省西部地区构建引、蓄、灌、排、提相结合的河湖连通工程体系,在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用水的基础上,合理调配和利用洪水等资源,向吉林省西部地区的重要湖泡、湿地供水,涵养水源空间,回补地下水,恢复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打造西部河湖互济、渔兴牧旺、草茂粮丰、碧水蓝天、人水和谐的美好景象。行政区划涉及白城、松原及长春等3个地级市及所属的镇赉县、大安市、洮南市、通榆县、洮北区,乾安县、前郭县、长岭县、哈达山示范区及农安县等共10个县(市、区),总土地面积4.46万平方公里范围。

  目前,省水利厅已经委托中国林科院与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了《工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评估报告》,确定了该区湿地生态服务指标。“工程建成后,能够形成河网密布的水系,可恢复较大湿地面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可恢复水生生物、植物生长环境,为候鸟栖息、保持生物多样性提高必要条件;可降解污染、调节气候,在我省西部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趋势。包括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调蓄洪水、小气候调节、固碳、大气调节、降解污染、供水、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文化10种服务,生态服务增量总价值为100多亿元。在我省西部产生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张和说。

   城市晚报 记者 李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