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的蜂蜜品牌杂 “浆”占蜜“巢” 甜蜜的事业变了味

30.10.2015  10:36

      秋冬之际气候最大的特点是干燥,而蜂蜜能润燥,所以很多市民在此期间服用。

 

  “全国年销售蜂蜜50万吨,其中,40万吨是用米浆兑白糖加工而成的假蜂蜜。”最近,一则蜂蜜行业造假成风的微信爆料,让人大跌眼镜。

 

  我市情况如何?记者进行了调查。

 

  品牌杂 价格乱 假货多

 

  记者先后走访了珲春街、重庆街附近一些大型超市及临街蜂蜜销售网点。

 

  记者看到,超市、网点货架上摆满了胶瓶、铁桶、罐装的蜂蜜,品牌达数十种之多,其中既有康宝等大厂家的,也有中小型企业的,还有多如牛毛的家庭式手工作坊生产的。

 

  价格方面,有每斤10元的,也有900克要价200元的,相差很悬殊,价差最高达10倍有余。

 

  “从2009年开始,我市蜂蜜零售价就一直上涨,主要原因是成本在上涨。”一网点经理张先生告诉记者,另一个拉升价格的原因是日益严重的造假行为。我市受地理条件影响,地产蜂蜜较少,主要靠外地蜜保障供给,而蜂蜜主产地河南,近年来造假情况严重,而且手段越来越高明,假货很多。

 

  米浆掺白糖最“流行

 

  在业内人士看来,蜂蜜造假由来已久。

 

  养蜂专家于强介绍,目前已知的造假方法主要有:蜂蜜生产期间用米浆掺白糖直接喂养蜜蜂;将糖浆掺在蜂蜜里包装出售;将低价蜂蜜掺入高价蜂蜜,以次充好。其中尤以米浆掺白糖最流行。

 

  “即便是亲眼看见蜂蜜从蜂箱里割出来,也不能确定就是纯蜂蜜。”于强说,给蜜蜂喂米浆和白糖已是行业“潜规则”,许多蜂农都采用这种方式保证产量。“现在花期越来越短,花量也越来越少,因此,为追求经济效益,蜂农惯用喂米浆和白糖。

 

  于强表示,这种手法的隐蔽性很强,不易被发现,后果是蜂蜜的营养成分大大缩水。

 

  缺乏有效监管

 

  据东北电力大学经济学教授孙自力介绍,我国原蜜年产量约10万吨,每年的蜂蜜出口高出这个数字,而内销的蜂蜜并不比出口的少,于是,多出来的那部分只能靠糖浆填补。“在假蜂蜜面前,‘甜如蜜’这句古老的中国式祝福,已经词不达意了。

 

  记者了解到,按照2005年颁布并实施的蜂蜜国家标准规定,蜂蜜中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淀粉类、糖类、代糖类物质。这意味着掺米浆、白糖的蜂蜜实为假蜜。

 

  “主要是缺乏有效监管。”孙自力认为,要解决目前蜂蜜行业造假泛滥局面,一方面要加大对蜂蜜原产地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另一方面,地方相关部门要进行管理升级,加强对销售领域的监管。

 

  一根曲别针 巧辨蜜真假

 

  养蜂专家于强介绍了一个简便方法,可辨别蜂蜜真假。

 

  把一根曲别针掰直了,用打火机灼烧至滚烫,然后伸到蜂蜜样品当中一蘸,再垂直提起。如果曲别针上的蜂蜜出现明火,就存在掺假的可能。如果不出现明火,就说明基本没有掺假。还可看蜂蜜滴下的状态:如果蜂蜜是顺着曲别针均匀滴下,而且蜂蜜滴没有出现拉丝情况,那就是纯度较高的蜂蜜;如果滴下速度很快,且拉丝较长,就可能掺入了糖等添加剂。(江城日报记者/朱力勇 松花江网编辑/杨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