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温暖:大学同学抱团照顾患病同窗

17.12.2015  09:51

  一位失去自理能力的脑梗患者,在生活困顿之际得到了别样的温暖

  

  船营区福绥街一栋居民楼狭窄的楼道里,三个人抬着一个带靠背的椅子,椅子上坐着一名40多岁的男人,三个抬椅子的男子十分小心。下了一层楼后,大家放下椅子休息一下。这个场景,几乎每半个月都上演一次。被抬着的男子就是患病多年的王先生,而抬椅子的则是他的大学同学,已经义务照顾他多年。

  发现同学患病

  积极帮忙治疗

  王先生曾在我市外事办工作,今年46岁,当年工作成绩十分突出,在市绿化处工作的付明每次提起他来都赞不绝口。“当年他可是知名人物,现在被病魔折磨成这样。”付明说,2005年时王先生被确诊患有脑梗,我市的医院都说已经无法治疗了。失望之下,王先生自己来到北京的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表示只有开颅才能治疗。一听说要开颅,王先生吓得连夜赶回了吉林市。

  “他从北京回来没有联系过我们,就一个人在家闷着。”当时大家都不知道王先生生病了,多次找他出来聚会,都被他以“工作忙”为借口拒绝。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付明发现了王先生的异常,得知了他的病情。

  随后,付明抓紧时间积极联系,将王先生再次送到北京进行治疗。“医生说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不能手术了。”最终王先生只能做康复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回到我市,靠药物维持。

  “起初他只是走路十分不利索,还能自己照顾自己。”付明说,他和王先生是大学同学,关系非常好。王先生患病后,付明和另一位同学常成经常去家里看望他,帮他做点家务活,领他出去散步。

  病重无人照料

  被送到养老院

  起初依靠药物维持,王先生还能慢慢上下楼溜达,可好景不长,他的病情逐渐加重,最终只能卧床,靠年近80岁的母亲照顾。见他病情加重,付明和常成急在心里,却无能为力,能做的就是更多地去照顾他。付明和几名同学约定好,每半个月来看望他一次,带着他出去剪头发、洗澡。虽然王先生患病,但是体重没有减少多少,大家商量了好久,终于想到了用椅子抬他上下楼的办法,也就有了这半个月一次“大搬运”的场景。

  这样折腾了两年多,付明有一天去看王先生,却被告知他已经被送到了托老院。原来,王先生的母亲年迈,照顾王先生渐渐感到有些吃力,就偷偷地将王先生送到了家附近的托老院。

  “我们去托老院看他,他的腿都躺得没有知觉了。”付明在托老院见到王先生,由于护理不当,他的腿已经失去了知觉,付明心里十分难受。

  “把他接回来,老人能够天天看见他,心里也高兴点。”付明说,老人腿脚不好,还要天天去看望自己的儿子,既辛苦又不安全。他和常成商量了以后,将王先生从托老院里接了出来。考虑到照顾的问题,付明托朋友找了一名护工,暂时帮忙照顾王先生,并帮忙做些家务。

  按月自愿捐款

  帮他贴补家用

  虽然把王先生接回来以后,老人的心情好了很多,但是请护工需要费用。王先生除去要支付治疗费用,还要支付给前妻和孩子抚养费,所以他无法长期负担请护工的费用。思来想去,付明和常成决定号召大学同学共同捐款。

  “捐款以自愿为主,数额不限。”付明说,他们商量以后,以王先生的名义办了一张银行卡,同学们每个月定期往银行卡里存钱。“最多的已经不知道多少了,最少的也是每个月100元。”付明和同学商议,找了一个大家信得过的人管理这张银行卡。他们每个月从卡里取出1000元给王先生送去,贴补家用,剩余的钱则存在卡里,以备不时之需。

  付明说,这种捐款方式已经持续近两年了,有20多个同学参与进来,大家没有觉得是负担。“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们愿意坚持。”付明说,大家都是同学,曾经共同度过了大学时光,遇到了这样的事,大家心里都觉得不好受。同学都希望能够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尽力去帮助他,让他过得更加舒服、更加幸福一点。(记者/张文昊 编辑/杨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