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吉林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18.04.2017  18:32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李建华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我市紧紧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机遇,围绕加快构建“6411”现代产业体系,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经济社会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整体经济稳中向好。初步预计(下同),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530亿元,比上年增长7%。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35.5亿元,增长2%。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305元和12300元,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控制在2%左右。节能减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6411”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成型,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10.2∶44.3∶45.5,服务业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化工、汽车、冶金、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旅游、信息、航空、健康、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现代农业“三个体系”不断完善。民营经济比重进一步提高,对经济总量贡献率突破50%。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71亿元,增长11.2%。全年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684项,竣工286项。三次产业投资比重调整为4.2∶57.3∶38.5,民间投资占比提高到82%。全市重点推进的46项重大项目成效显著,万科松花湖度假区功能进一步完善,温泉带综合开发形成错位发展格局,化纤1万吨生物长丝实现暖封闭,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顺利推进。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00亿元,同比增长12%。

  (四)工业经济稳中提质。规模工业实现产值3250亿元,增长4.5%;实现增加值751亿元,增长6%;实现利润110亿元,增长85%。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户,规模工业企业总量发展到1079户。百户增量企业产值同比增加100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35%,45户“双停”企业恢复生产。通过银企保对接,净增工业贷款35亿元,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100亿元。

  (五)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全市省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达到8个,吉林市保税物流中心通过国家验收。云计算和软件外包产业发展迅猛,大仝软件外包基地建成使用,斯蒂芬妮等软件企业营业收入增长40%以上。金融保险业快速发展,盛京银行、招商银行相继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全市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2户。健康体检、健康咨询等行业逐渐形成规模,祥康养老服务中心等一批项目建成运营。

  (六)城乡消费市场保持繁荣。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38亿元,增长9.5%。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发展到1253户,比上年增加41户。我市被国家确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旅游收入增长25.4%,接待游客增长17%以上。传统商贸业向现代化方向加快转变,华业国际广场等一批业态升级项目竣工,万达城市广场等大型综合体项目稳步推进。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全市网络零售交易额同比增长56.8%,注册网店总数突破1.5万家。

  (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全市粮食产量保持在110亿斤阶段水平,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增长10%,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280户,家庭农场发展到4098个。“互联网+”农业等现代农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全市建成23家可视农业基地,以“金珠花海、二道采摘、旺起湿地、东福稻乡”为代表的休闲农业累计接待游客400万人次。

  (八)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创新科技园投入使用,松花江智慧新城等双创载体启动建设。全市各类创业孵化基地达到40个,院士工作站达到4个,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发展到99家。开辟创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亿元,扶持创业企业2215户。建立东北地区首家“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成功引进首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九)改善民生各项实事全部落实。我市承接省里确定的45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实现贫困村及贫困户“双60%”脱贫目标。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65万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85元,农村低保提高到每人每年3450元。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覆盖面继续扩大,义务教育“阳光入学”计划深入推进。加快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高水平举办首届国际马拉松赛和中国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等重大节庆赛事。巩固提升农村“六清”成果。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二、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

  2017年是我市在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机遇下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2)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3%;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

  (4)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5%;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

  (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7)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指标任务。

  围绕实现上述预期发展目标,全市要统筹推进以下重点工作任务:

  (一)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700项,全力抓好十大产业项目和十大城镇化项目建设。二是优化投资结构,将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提高到40%以上,力争民间投资增速超过10%。三是加强项目谋划和管理,推动建立投资项目大数据平台。四是多元化破解项目融资难题,支持重点领域投资项目通过基金和债券市场筹措资金。五是积极开展精准招商,全年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招商项目200项。

  (二)全力推动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一是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积极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二是壮大健康产业,加快建设养生、养老、养心相结合的健康产业基地。三是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争创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四是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力争全市电商网络零售交易额同比增长35%以上。五是发展现代金融业,启动金融总部基地建设。六是促进物流行业集聚发展。七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

  (三)着力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化工“补链”、汽车“上量”、冶金“转型”、农产品加工“提质”,重点推进吉化40万吨ABS、马来西亚宝腾年产20万辆整车、一汽大众DY系列A0级SUV、吉林铁合金和吉林炭素搬迁改造等项目建设,争创中国食品安全国际合作试验区。二是发展新材料及先进装备制造业,突出推进碳纤维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三是继续抓好重点企业挖潜增效和减亏增盈工作。四是培育壮大实体经济,力争培育60户升规企业和100户“专精特新”企业。

  (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10亿斤阶段性水平。二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县域经济产业集群。三是探索小城镇特色发展新路径,规划推进乌拉街、左家、旺起等28个特色小城镇建设。

  (五)全力推进创新创业工作。一是强化双创载体支撑,加快建设高新北区科技创新城,培育化纤集团特种纤维等一批双创平台和众创空间。二是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三是健全人才支撑体系,组织实施“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计划”、“蓝领人才培育计划”。四是加强创业服务。

  (六)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完成贫困村及贫困户剩余“双40%”的脱贫收尾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两年脱贫攻坚目标。一是加强服务、数据和融资“三个平台”建设,继续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二是分头推进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兜底“四个工程”。三是落实交通、水利、农村电力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四个行业专项行动”。

  (七)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一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驻吉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和市属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二是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PPP项目综合收益机制。三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重点抓好“三张清单”制度完善和“互联网+政务”新型服务体系建设。四是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五是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争创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及示范园区。

  (八)持续加大改善民生投入。一是做好住房租赁补贴发放和公共租赁住房分配等工作。二是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依托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占比提高到60%以上。三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四是加强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五是推进公交便民工程。六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开展“长吉平”三市共治大气污染专项行动。七是强化安全生产监督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平安吉林建设。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