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响夯实实体经济的战鼓 经开区工业企业技改扩能春潮涌

31.03.2017  07:31

  大陆汽车电子计划未来5年在长新增投资10亿元,一汽丰田(长春)发动机准备引入全新的TNGA发动机项目,江森、奥托立夫两家企业打算把在外地的项目拿回经开区……今年,经开区有18户产值在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确定进行技改扩能投资,预计这些项目在“十三五”期间可新增产值150亿元以上。

  春天刚到,经开区工业企业再投资的热情就被“点燃”了。

  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企业技术改造”一词对很多人而言并不陌生,如今,它又被赋予包括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在内的新内涵,并再度焕发巨大活力。“技改”已成为经开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夯实实体经济的有效途径。经开区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现有设施、工艺等进行改造提升,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了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

  而这仅仅是开始。经开区制定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等“一主八辅”政策,对企业投资落位、扩能改造、科技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给予重点扶持。这一系列利好政策更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养分充足的土壤,助力企业加快扩能升级、做大做强的步伐。

  助力企业技改扩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放管服”改革……在经济新常态下,经开区振兴实体经济的举措掷地有声。

  企业掀起技改扩能热潮

  近日,记者走进长春奥托立夫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一片繁忙景象。一万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50多条生产线正在紧张运转着。“在我看来,没有什么地方比长春更适合奥托立夫了!”该公司总经理王辉表示,奥托立夫打算把长春作为其未来发展的“大本营”,并将投资7000万元扩建厂房,把在外地的项目拿到经开区。“新厂房即将开工建设,面积为5461平方米,预计明年1月份可竣工交付使用。届时,我们还将增加20多条生产线,生产安全气囊和安全带。

  据了解,长春奥托立夫成立于2002年6月,是由瑞典奥托立夫投资组建的专营汽车被动安全系统产品的外商独资企业,主要产品为安全带、安全气囊等,目前在中国的主要客户包括一汽-大众、长城、一汽轿车、上海大众、华晨宝马、北京奔驰等。该公司于2011年4月份迁入经开区专用车园区,年产100万套安全气囊、500万件安全带和500万件安全插锁,2016年实现产值16亿元。随着产品线的扩充,以及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公司现有的设备和产能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也无法满足公司的战略规划。因此,长春奥托立夫着手准备进行产能的进一步扩充以及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目前正在办理前期立项手续。

  在长春派格汽车塑料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23台高大的注塑机轰轰地运转着。厂房的另一边,技术专家和工人正在吊车的配合下组装机器。“这是我们新引进的包边机。”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鲍一平告诉记者,相同的工作,在包边机的帮助下,6个工人可以完成原来45个工人的工作量,成品率近100%。今年,公司还将引进高光双料注塑机、吐胶器等先进设备,提高企业自动化程度。“我们计划投资6200万元增加奥迪Q5、宝来等汽车内饰板生产线,现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今年投资800万元,正在进行生产模具试加工阶段,预计2018年正式投入生产。”鲍一平介绍说。

  长春派格是由世界百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萨玛集团(SMP GmbH)和中国百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常熟市汽车饰件有限公司(CAIP)共同投资建立的合资企业,成立于2001年2月,主要为一汽-大众、华晨宝马系列汽车配套生产汽车内饰件并进行售后服务,目前主要为Audi Q5、Audi B8、Sagitar、Magotan、 Magotan CC、Model C、Golf A6、宝马X1等车型配套生产汽车门内护板,是一汽-大众的“3A级供应商”。2016年,该公司实现产值16亿元。

  为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能提升效益,邦迪汽车系统(长春)有限公司计划新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清洁度汽车高压油轨生产线项目,建立汽油直喷燃油导轨的研发和制造基地。该项目将于今年开工建设,预计明年年底可批量生产。“现在市面上的汽车装载的大多是低压油轨,而高压油轨的使用,可让汽车燃油燃烧更加充分,环保节能。”该公司工厂经理董立峰说。

  邦迪公司是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全球性集团公司,世界500强企业,1985年在中国成立第一家工厂,目前在全球28个国家130多个城市建有工厂。邦迪汽车系统(长春)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产汽车制动管路、燃油管路和发动机管路等产品,主要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华晨宝马、一汽丰田、大连发动机等整车企业配套,2016年实现产值15亿元。“公司将陆续得到大众、通用、博世、大陆集团、德尔福等客户厂商的GDI油轨项目,但受厂房面积、空间的限制,无法满足更多的生产及市场需求。因此,我们今年要全面启动二期扩建项目。”董立峰介绍,该公司今年将投资1.2亿元,建设氢气提纯房及生产车间,并增加4条生产线。二期项目达产后,计划年产能600万只,增加年产值5亿元人民币,将占汽油直喷燃油导轨行业市场份额的60%以上。

  ……

  面对东北经济下行压力,一批工业企业选择继续增资经开区,这样的“大手笔”,源于他们对经开区、对长春的信心。

  “这些项目上马快、见效快,消耗资源少,可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运行,将为全区工业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为其对外开放开辟新途径。”经开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有18户产值在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确定进行技改扩能投资,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以上的技改扩能项目达10余个,总投资将达12亿元,项目投产后每年将新增产值30亿元。预计这18个技改扩能项目在“十三五”期间可新增产值150亿元以上。在现有48户汽车零部件企业基础上,经开区今年计划再新增4至5户,如以每年约10%的增速引进汽零企业 ,至“十三五”末期,经开区汽车零部件企业产能有望突破千亿元。

  产业生态圈为企业投资添动力

  经济增速放缓之下,企业的再投资热情却依旧高涨,信心来自长春深厚的制造业底蕴。

  在众多装备制造产业中,有着“汽车城”美誉的长春,在汽车产业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来自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278亿元,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32.2亿元,同比增长8.3%,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3个和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的企稳回升为“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吉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不仅如此,如今,长春正努力实现从“长春制造”向“长春创造”的转变,加快支柱产业高端化,全力建设世界级汽车、农产品加工和轨道客车研发制造服务基地,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大力实施“千亿级产业培育工程”,争取用5年时间集中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及医药健康、光电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大数据六个千亿级产业。

  而经开区的三大支柱产业今年也均有望展示不俗表现:汽车零部件企业年计划安排产值588.5亿元,同比增长9.3%,预计全区零部件企业可增加产值30亿元。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计划安排产值135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大成集团计划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及投产达效,企业产值有望走出低谷,实现10%以上的增长。在大成、九三、中粮三大“龙头”带动下,预计将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

  在业已形成的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化工、现代服务业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的基础上,经开区深度调整产业结构,超前谋划产业转型,重点发展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石墨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新业态、新动能。

  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使新供给带来新需求,新需求促成新供给,形成了一个“供给侧生态群”。

  而正是在这个“供给侧生态群”中,“邦迪”从去年开始研发一体煅造成型的高压油轨。“一体煅造成型的高压油轨可以解决焊接油轨可能存在漏点的缺陷。如果研发成功,将引领汽车分配器研发方向。”该公司运营经理盛广波说,“虽然现在还在研发阶段,遇到的困难也不少,但我们一定会在技术创新这条路上走下去。

  “派格”也正在研发新型附合机,将生产汽车门板等内饰产品所需的两道工序变为一道工序,让产品一次成型,不仅节约用工成本,而且提高生产效率。

  在企业看来,长春产业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让他们更愿意把先进产业回流长春。成立于2001年的富维-江森自控汽车饰件公司,凭借自身研发实力和一汽丰富的配套资源,销售额已从最初的17亿元增长到100多亿元,并在青岛、天津、佛山等地建立了分厂。今年,该公司计划把在外地的部分项目拿回经开区。

  技改扩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对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关键作用,自然是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7次提到实体经济,与去年出现4次相比,着墨更重,显然振兴实体经济被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脱离实体的发展终究是“空中楼阁”。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离不开下力气搞活实体经济的强基固本。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此前到经开区调研时,就曾寄语经开区,加快创新发展,努力争当六个“排头兵”,其中就包括在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上当好“排头兵”。经开区以高度的思想共识、行动共识和落实共识,务实对标各项工作:在发展实体经济上,按照传统产业品牌化、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要求,打造汽车零部件一个千亿级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等七个百亿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到“十三五”末新增工业产值1000亿元,为长春市GDP进入万亿俱乐部作出贡献。

  如今,在经开区掀起的企业技改扩能热潮,正是经开区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缩影。

  一汽丰田(长春)发动机是全市技改提升重点项目之一,即将投产的丰田6ZR发动机生产线,将为长春新增13万台高端发动机产能;

  马瑞利汽车照明系统项目是世界500强企业,具有250万盏汽车车灯产能,目标直指黄河以北高端汽车车灯市场;

  考泰斯(长春)塑料技术有限公司扩能项目将投资3亿元引进新设备进行扩能,计划到2020年,生产规模从目前年产汽车吹塑燃油箱43万台(套)扩大到75万台(套),年产值可达6亿元;

  饭田(长春)橡塑有限公司是日本饭田产业株式会社在中国设立的子公司,专业研发、生产和销售橡胶(树脂)发泡隔音材、减震材、钢板补强(加固)材以及密封材料等NVH汽车用隔音降噪产品,通过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各种噪音以及加强车身结构的承重等方式,提高汽车驾乘舒适和安全性。今年,该公司计划新增投资1500万元人民币,在经开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租用厂房,主营树脂系列防音材的研发制造。项目投产后,年销售收入预计新增5500万元。

  经开区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实体经济发展也将迎来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通过对已有技术的不断创新升级,可以为企业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与此同时,一批批技改项目,必将成为一个个新增长点,助推经开区产业转型升级。

  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如果说工业企业技改扩能激发着经开区发展新动能,那么政府部门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创新举措,无疑让该区企业有了更加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

  “原来只想在今年把新厂房建起来,研发中心等其他工程打算明后年再建。但经开区管委会主要领导两次带队到企业调研,了解到我们的需求和未来发展的想法,跟我们集团领导也进行了深入交流,还提出了很多有益企业发展的建议意见。为了提前做好战略布局,我们决定把工程都提前到今年来启动。目前,企业已经敲定了厂房建设规划,正在进一步确认相应的技术要求。”董立峰说,经开区服务特别主动,有时想得比企业还超前,为了建厂房,管委会领导多次率规划、建设等部门负责人踏查,当场拍板解决电增容、规划、选址、厂房落位等问题。在管委会领导的提议下,双方还建立了对接小组,安排专人对接,沟通顺畅,效率非常高,更坚定了企业在经开区发展的信心。

  “用心服务”已成为经开区全区上下的共识。在供给侧攻坚战中,经开区积极改善营商环境,通过开展“精细化、保姆式、零距离”服务,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标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能,打造经开“软实力”品牌,重塑经开区发展的新优势,再造经开区的核心竞争力,努力为企业发展培植养分充足的土壤,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理顺服务机制。2016年年末,经开区重新界定招商部门和园区办的职能,对机构调整做“减法”,将原来各自为战的部门化繁为简,整合成立3个“项目服务局”。“项目服务局”成立以后,企业有了直接对接部门,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提,然后再由区项目服务局与区规划、建设、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让企业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更重要的是,“项目服务局”既具有招商职能,又有服务职能,不仅涵盖了工业、服务业,更覆盖了经开南区和北区。这样不仅能够壮大招商队伍,加快优化增量,积聚发展优势,还能依托区内重点骨干企业,发挥其行业影响力和信息优势,通过以商引商,招引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项目,打造产业集群,着力增加存量,提升发展质态。一“”一“”,激发改革新活力,掀起工作新作风。

  对软环境建设做“加法”,增设了软环境建设办公室,确保软环境建设“有机构负责,有专人主抓,有工作督查,有考核奖惩”,明确职责,进一步增强服务企业的力量,形成各司其职、衔接有序、多方联动的组织保障体系,提升服务品质和工作效率,以营商环境的整体提升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政务服务方面,全面推进“一门式,一张网”审批,以及重大工业项目容缺审批机制,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审批部门和窗口部门推行“五亮”,即亮身份、亮承诺、亮职责、亮流程、亮时限,确保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

  区软环境建设办公室还制作了服务企业联系卡、企业公开信。联系卡上将审批部门、要素保障部门、企业服务部门、驻区机构等部门负责人的办公电话及手机号码全部向企业公布,确保企业在遇到各种困难时都能第一时间找到政府的负责人,真正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最好的发展环境。同时,这张企业联系卡也是一张监督卡,区软环境建设办公室的投诉电话、邮箱及主任、副主任的手机号码也都明示,充分体现了服务、监督、解难“一卡通”。

  下一步,经开区将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清理“四乱”,在建立软环境建设考核评价制度、监督问责制、有奖举报制等方面不断出台相关制度和方案。

  政策保障。经开区制定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等“一主八辅”政策,对企业投资落位、扩能改造、科技创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总部经济给予重点扶持。通过这些“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惠企政策,让企业得到真正的实惠,打造共赢发展的政策环境。

  ★1000万元重赏企业

  按照《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工业企业扩能升级改造的实施办法》规定,当重点工业企业税收区级留用部分同前三年平均水平比增加时,按企业当年税收区级留用部分增量的适当比例,对企业核心管理团队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奖励;现有工业企业年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且设备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高于50%的技术改造项目,将给予项目单位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补助;工业企业若本年度工业产值首次突破1亿元、5亿元、10亿元、50亿元,分别给予企业核心管理团队10万元、20万元、30万元、100万元奖励。

  ★支持企业挂牌上市

  今年,经开区积极支持区内企业挂牌上市融资,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根据《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企业挂牌上市的实施办法》,经开区每年将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采取补贴、补助等方式支持企业上市挂牌工作。

  支持对象及标准:

  对在境内上市企业:完成股改补助50万元;发审机构正式受理补助200万元;成功上市补助50万元。对在境外上市企业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对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企业:完成股改补助30万元;成功挂牌补助70万元。

  对在吉林股权交易所精选板成功挂牌的企业补助20万元。

  对已完成股改拟挂牌新三板企业获得的小额贷款给予一次性贴息。贴息额为实际支付贷款利息的50%,总额最高不超过30万元。

  此外,还将开辟上市后备企业审批“绿色通道”,对上市后备企业所涉及的规划、土地、工商、税收、环保、安全生产等审批事项,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尽快办结,并在土地供应、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倾斜;建立推进企业上市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企业上市挂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企业做好上市准备工作;对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特殊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研究解决;每年将安排专项工作经费,用于培训、宣传、对接等改制、挂牌、上市的相关活动。

  ★支持创新创业发展

  经开区积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发展壮大,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专业众创空间给予适度扶持。同时,根据企业的科技研发创新和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运行情况,给予一定的补助或贴息支持。

  优化服务。“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经开区紧贴企业需求,相关部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技改扩能中存在的问题,促使企业充分释放产能。据经开区项目服务二局负责人介绍,有的企业反映厂房不够用,开发区就积极帮助企业寻找新厂房,或重新选址落位。有户企业原来在经开南区,随着区域发展,企业逐渐被居民区包围,物流、出入都不方便,开发区帮助企业转移到兴隆综保区发展,实现了当年选址、建设、投产。另外,经开区正在筹备成立产业发展基金,帮助光机所打造光电子产业基地。长光圆辰和长光华大的两个项目本打算落位别处,后来看到经开区有这么好的政策和服务,便将项目拿到经开区。

  为给企业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经开区在服务上求新突破,制定了重点项目定期调度制、项目包保责任制和项目服务秘书制以及重点任务督查制;确立了每月两次的“企业服务日”,并通过QQ群和微信群,进一步畅通开发区与企业的联系渠道,变“企业要我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坐班服务”为“上门服务”。

  其中,“企业服务日”是经开区今年推出的一项服务企业的创新举措,目前已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即在日常服务企业的基础上,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将每月第一和第三个星期二定为“企业服务日”,区软环境建设办公室组织并全程跟踪督办,区经发局、项目服务局负责联系服务企业,以集中走访、企业座谈、深度对接等形式,集中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及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企业服务日”开展以来,经开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坚持带头走访,各分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行动,多方联动,针对企业提出的发展难题,能当场解决的均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及解决时限,软环境办公室负责对问题解决情况全程督办,对问题进行逐一梳理列出清单,建立台账,跟踪督办,并将督办结果量化考核,列入年度绩效考核,并将督办结果以简报、专报、通报的形式,定期、不定期的公布,实现了招商、落位、投产“一条龙”精准服务。仅今年年初开展“企业服务日”以来,了解到企业各类问题53件,已解决35件,其余问题都已明确完成时限,区软环境建设办公室全程督办。

  正是这一系列优质服务,让企业充分感受到:在长春经开区发展,安心、放心、有信心!据了解,经开区全年将新增“四上”企业88户,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工商注册大幅增长,新增企业2457户,个体4251户,增长均超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