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失地农民的“公司生活”:不用再为伺候土地发愁

26.01.2015  08:25

23日早上,在吉林省长春市郊区一片鲜嫩的草莓大棚地里,记者见到王丽的时候,她正在揭开苫布,沿着垄沟清理草莓枯叶。这是一片占地30公顷的采摘园,其中两亩曾是她家的土地。

现在,王丽成了采摘园的员工。每天早上7点半上班,负责两亩草莓大棚,浇水、除虫、掰老叶、摘烂果……大棚里维持恒温22℃,一会儿就忙出了汗。从农民转为职工,她坦言:“5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不用再为伺候土地而发愁了。”

王丽介绍说,2010年,她的村子——长春市宽城区兰家镇姜家村鲁家屯开始土地流转,很多人都成了失地农民,她家有两亩地出让给荣发农业集团,一次性得到18万元。“我把钱存入银行,当时还发愁没有土地,今后咋办?”

生态采摘园建成后,王丽应聘进入公司,过上了“朝九晚五“的公司员工生活。每月工资两千多元,收入稳定。离家1公里,每天骑车上下班。老公也在附近工厂干活,每月能赚3000多元。这样全家年收入在6万多元,比过去种地增加了几倍。

“我们全家8亩地,过去种苞米干旱的时候一年收入只有八千多元,冬天就只能干闲‘猫冬’。过去是靠天吃饭,土里刨食,总是担心旱涝虫病,即便丰收了还担心粮价起落。”王丽说。现在家门口上班,王丽一个冬天就能赚上万元。每逢节假日,公司搞福利,发放自产的蔬菜水果。王丽拿出手机给记者展示,去年公司组织到辽宁千山和营口鲅鱼圈旅游的照片。一片大海里,晒得黝黑的王丽第一次穿上泳装下海。

中午,食堂开饭了,炖酸菜、炖豆角、拌咸菜,主食是蒸饺、米饭、粘豆包。王丽吃得不多,“没有过去种地累,也不用吃那么多了。”她说。午饭过后,王丽在员工休息室排练节目。“马上春节了,单位还组织大伙儿开个联合会,表演节目,这比过去‘猫冬’整天打麻将强多了。”王丽说,现在两个孩子都快参加工作了,一个学技工,一个学美甲,将来都不再做农民了。眼看村里很多人买了轿车,他们下一步也准备给孩子买辆车。

唯一让她有些不舍的是对土地的依恋。“以前也曾去食品厂打过工,但还是想自己的地,所以回到采摘园里,感觉还像守着土地。”王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