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师“百优青马工程”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

02.06.2015  01:22

【中国吉林网记者 丁隽】    2012年5月,长春师范大学党委启动“百名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该项工程以信仰教育为核心,以创新模式为特质,打破赏规,探索新路,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尝试,开创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新路径,帮助更多的年青年人实现了人生价值。

创新组合形成“七新协力”培养模式

在长春师范大学里,参加“百优青马工程”已经成为学生们的荣誉。

长春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陈爱梅教授告诉记者,长春师范大学“百优青马工程”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培养模式,概括起来就是“七新协力”,即创新实施了理论教育、实验训练、特殊指导、实践砥砺、自我修缮、网络交流、行为养成“七位一体”的培育路径,实现了对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素质培养“知、情、意、行”的科学认识,真正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入情入理、入脑入心。

青马工程起点高,要求各个培养环节都要有高规格的标准定位。从工作体系的确立到管理模式的设计,从各个培养环节内涵的确定到组织实施,从学员选拔到导师遴选,从形式到内容,都实现了更全面、更高水准的规格要求,努力使各个方面都收到最理想的效果。”陈爱梅向记者介绍。

百优青马工程”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

我感觉参加百优化青马工程学到了很多,在这个大家庭里,我收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和对崇高理想坚定的追求。”“百优青马工程”二期学员边均萍告诉记者,参加百优青马工程的学员是要从通过笔试、面式、测评等多个环节选拔出来的,每年学校从5000多名大一学生中选拔出100余名优秀学员确定为正式培养对象,对其进行特殊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培养,培养期为2年。“2014年8月,我第一次自已坐着火车,用了41个小时到达成都,来到北川县的一所学校支教。在那里,我教100多个学生做科学实验。虽然每天都要用心备课、准备学生用的实验材料,直到凌晨1点多才能入睡。但忙碌的生活让我感觉过得非常充实。

大一的时候感觉自己有些迷茫,参加‘百优青马工程’,让我有了自己的信仰,也让我变得更加自信起来,在整个过程中,我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我可以更好地面对今后生活、工作中的更多挑战。”“百优青马工程”一期学员李松向记者讲述。

学员走出校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记者获悉,“百优青马工程”重视实践砥砺,是让学员走出校园,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将理论和现实有机结合。

我们每年组织优秀青马学员代表赴井冈山理想教育革命根据地学习与实践,到通化‘重走抗联路’,追溯红色记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使学员逐步完善自身人格,加强和提高党性修养。”据陈爱梅介绍,学校还以以志愿服务工作为落脚点,提高学员思想觉悟。

青马学员组成“长春师范大学青马志愿服务团”,积极开展支教助学、帮贫扶困、社会服务、文化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在校内、社区、军营、基础教育一线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和培养崇高的道德感、使命感。以暑期社会实践为切入点,拓展学员综合素质。先后开展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及国防知识宣讲活动,寻访抗战老兵记录老兵口述历史活动,以及系列社会调研活动。让学员们走出象牙塔,深入了解社会基层,砥砺思想的同时锤炼意志,争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