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统筹实施生态环保大项目,让综合效益更显著

27.06.2016  09:49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近年来,白城市委、市政府围绕创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关于生态项目和政策支持,统筹实施了河湖连通、造林还湿、草原治理、海绵城市等重大生态工程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使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还赢得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位一体同步提升的可喜局面。

      生态效益显著改善。湿地面积大幅恢复。通过实施河湖连通和湿地修复,湖泊泡沼干枯、湿地面积大幅萎缩的严峻形势得以扭转,全市已经连通水库泡塘40个,增加蓄水量14.5亿立方米,改善和恢复湿地610平方公里,恢复草原、芦苇面积90万亩。森林覆盖进一步提高。2010年以来,两个“三年大造”林活动累计造林26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今年初开展的“三年造林还湿双百万”活动,完成造林41万亩,修复湿地32.3万亩,实现良好开局。草原生态系统有效保护。全市累计落实草原生态补奖面积2424万亩,综合治理草原166万亩,查处破坏草原案件3000余起,恢复草原植被5.15万亩。全市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75%,连续3年保持在70%以上,草原生态持续向好。自然气候风调雨顺。降雨大幅增加,2013年、2014年、2015年白城平均降水量达到459.7毫米、473毫米和443.4毫米,远高于2013年以前平均383.8毫米的水平。地下水平均上升1.02米,风沙天气减少,强度减弱,全市生态环境呈现出稳中向好整体改善的良好态势。

      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农业生产连年丰收。造林活动使全市林业生态防护体系框架粗具雏形,大部分农田得到有效庇护,流动、半流动沙丘得到固定。河湖连通使全市地下水位明显提升,约1.5万农田井恢复灌溉能力,增加灌溉水量近5.5亿立方米,2013年到2015年连续三年粮食生产大丰收。全市水面增加200万亩,渔业产量大幅增加,2015年,月亮湖冬捕创单网40多万斤历史纪录。生态旅游持续升温。随着引霍(洮)入向、引嫩入莫湿地补水和退耕还湿、生态移民等多项举措相继实施,向海、莫莫格和牛心套保湿地大面积恢复,天鹅、丹顶鹤、白鹤等珍稀鸟类陆续回栖,如画美景再现。向海、莫莫格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向海被评为“吉林八景”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镇赉县被评为中国白鹤之乡。以向海、莫莫格为龙头打造的“一线八点”生态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旅游人数每年增幅在30%以上,以向海和莫莫格为品牌的生态旅游已成为白城旅游主导产业。

      社会效益逐步凸显。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随着白城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当年“一进白城府,每天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得补”的真实写照已经不复存在,人民群众的生活指数大幅提升,幸福感显著增加。尤其是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通过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完善城市雨水综合管理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内涝、小区积水、污雨同流等突出民生问题。同时,还能增加城市绿地景观,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此项工程实施以来得到全市群众的广泛拥护,现已完成建设面积8平方公里、101项工程,重点实施了老城区积水点改造、污雨水分流改造、生态新区鹤鸣湖雨水滞蓄、绿化生态治理、行泄通道植草沟等工程。目前,40个小区、21条道路、12个广场绿地工程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