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醉画艺“不老松”

06.06.2016  21:09

  

  潘学友作品《兔子白菜

  潘学友,1934年出生于艺术之家,母亲是我省民间剪纸艺术家“潘老太太”。出身书香门第,耳濡目染,潘学友少年时就显露出过人的艺术天分。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正上中学的他义愤填膺地画了一幅题为“打倒麦克阿瑟”的漫画,荣获了吉林省美术作品大展优秀奖。从此,他成为名扬校内外的“小画家”。1959年,潘学友从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舞台美术系毕业,被分配到市群众艺术馆任美术创作室主任。在对艺术全身心的耕耘和探索中,他画艺进步很快,当年便有了耕耘后的甜蜜——1964年,他创作的两本连环画——《价值的秘密》和《苹果园中》一炮打响,由辽宁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1998年,应吉林文史出版社之邀,他与人合作出版了一部涵盖其100余幅作品的大型绘画图本《东周列国》。三部连环画面向全国出版发行,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1971年,他利用进京参加“全国首届群众艺术馆长培训班”学习间隙,有幸拜会了中国近现代国画大师刘继卣先生。从刘先生那里,谦虚好学的他领悟了很多,对中国国画创作有了全新的理解。   

  经过几十个春秋的努力,如今,潘老的画作已入“老境”,其创作题材和内容十分广泛,既有动物又有人物,既有花鸟又有山水,尤以人物画和动物画见长。他的老朋友——著名画家杨懋森,用16个字赞扬他的作品:用笔洗练,构图精巧,色彩艳丽,风格多样。的确,他画的《张果老骑驴图》让人有一种看了还想看的欲望。画中的张果老倒骑在小毛驴上,须发皆白,一派仙风道骨,而小毛驴也是如主人一样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尤其是那眼神,被画得真好像是在和主人做心灵的对话——“主人啊,今天的‘酒会’你可不要像上次再喝多了,否则我会心疼的哟!

  再看他新近创作的那幅《兔子白菜》,则让人为潘老对中国大写意画“庖丁解牛”般的画功所折服。整幅画作广大而又精微,充满浓郁的生活和强烈的生命气息。其间的勾点泼染均为内省所致,墨色取向不做作,从容果敢又不失法度,放若九龙戏珠,收若小鸟安卧,既有从大自然得来的真情实感,又有从生活中来、从传统中来,让人为之称“”的意想不到之笔。画面中三只兔儿萌态可掬,吃饱的那只蹲伏在白菜边作闭目状,知足而乐哉;没吃饱的那只扑在一棵大白菜上大快朵颐,那形态的刻画可以说是达到了入木三分……这幅画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让人面对着画生发出许多关于生命、关于生活诗意的联想和咏叹。

  “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就是要常到自然中走走,常以生活和自然为师。因为只有这样用全身心去亲近生活、亲近人民、感悟人生,艺术才会对你亲近。而只有这三样东西三位一体了,我们笔下要表现的物象才会成为不死板的生命,我们的作品才能真正焕发出艺术的光彩和神采来。”这是潘学友与同行和弟子们常说的话。多年来,在艺术的道路上,他正是凭借这一雷打不动的从艺理念,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取得了累累的艺术硕果。

  一心痴醉画艺、耕耘砚田的“不老松”——我市著名画家潘学友,以他“铁杵磨成绣花针”一样的刻苦精神、海纳百川的深厚学养、艺德如兰馨的为人,树立了人民艺术家的师者形象。祝愿潘老艺术生命常青。(作者/潘洪伟)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