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情丈夫视“傻”妻如宝 妻病缠身不离不弃

08.01.2015  14:06

原标题:别人看她是“”妻丈夫视她如珍宝

本报记者 于慧

26年前,李俊臣娶了姜凤丽,虽然两家人生活都不富裕,但凭借吃苦卖力,家里的日子过得也很温暖。几年后,儿子出生,以为日子能更好,却发现孩子智力有问题,更加不幸的是,妻子精神状态也出现变化。突来的变故压得李俊臣透不过气来。看到这样的一家人,有人曾劝他“”,可他却没有那样做。“娶了她就要为她负责。”一句朴实的话,让这个男人担起这个家。眼下,李俊臣再次陷入困境,刚刚病愈两个月的妻子又把左侧股骨摔断。7日,看着妻子躺在床上疼得没钱治,李俊臣打着自己的嘴巴子说:“都是我没用。”为了让妻子看上病,李俊臣想找个夜班的工作,多挣点儿钱让妻子接受手术治疗。

幸福家庭接连出现不幸

7日上午,东环城路附近的一处回迁房内,48岁的姜凤丽躺在床上,时而咬着嘴唇时而皱着眉头听到妻子痛苦的呻吟声,55岁的李俊臣拉着妻子的手,红着眼圈哄她说:“听话,等我挣到钱咱就去医院。”丈夫话音一落,姜凤丽也听话地不再呻吟,只有眼泪止不住地从眼角滑落。这时,21岁的儿子从对面屋走出来,听话地坐在床边看着妈妈。看着妻子和儿子,身为这个家里唯一的“正常人”,李俊臣一脸愁容地说:“难呀。

那是1988年10月,家在卡伦镇的李俊臣经人介绍娶了姜凤丽,由于自己家里条件不好,李俊臣婚后就直接跟岳父岳母住在一起,虽然吃喝不愁,要强的他也没吃过闲饭,不管吃多大苦力,就希望能多攒些钱有一个自己的家。几年后,儿子出生,李俊臣的奔头更大了,每天不管多累,只要回家看见胖儿子,他的心里就有无尽的快乐。一晃儿,儿子3岁了,可他却还不会爬、不会走,以为孩子发育慢,一家人也没寻思给孩子找医生看看。这一等就到了孩子上幼儿园的年龄,一个学期下来,别的孩子都能数100个数了,可李俊臣的儿子从1数到5都困难。看见孩子这表现,他再也等不了了,到医院一查,孩子竟是二级智力残疾。不久,李俊臣发现妻子有了变化。“整天胡言乱语的不知道她要说啥。”李俊臣回忆说。由于家里的积蓄都给儿子看病了,没有能力再给妻子看,李俊臣就把妻子也当孩子看护,而这一过就是20多年。

如今,妻子的精神状态依旧时好时坏,好的时候,收拾屋子、做饭都能忙活,状态不佳了,就自己躺在床上谁也不搭理。已经21岁的儿子由于智力原因,也只能每天宅在家里。“要不是政府给我们办理了低保,真不知道咋活了。”说着,李俊臣叹口长气转过身抹眼泪。两个月前,高烧多日不退的妻子又被查出患上肺结核,除去报销部分,自己承担的8000多元医药费至今还欠着邻居和亲戚。“我们也没啥收入,就打算把低保金省着点儿花,多攒几个月把钱还了,可没想到……”这不,4日早上,姜凤丽本打算到厨房喝水,可刚走出卧室就摔倒在客厅,造成左侧股骨粗隆间骨质断裂。通过CT片子,记者也清晰地看见左侧股骨处的断裂痕迹。几天来,由于没钱医治,妻子一直躺在床上挺着,实在疼得难受,就靠止疼药维持。

给我个夜班工作挣钱给妻子治病

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卧床的姜凤丽不小心尿床了。知道自己惹祸了,姜凤丽像小孩似的羞涩起来,难为情地把头扭过去,使劲地把头压的不能再低。看着妻子“淘气”,李俊臣没有埋怨妻子而是安慰说:“没事儿,咱再换个新的。”说完,他把暖气片上已经烤干的小被拿来,重新给妻子垫在身下,换上干净裤子。看着李俊臣这样细心地照顾妻子,再看看小屋收拾得整洁干净,连一点儿异味都没有,荣光街道长拖社区民政主任张丽娜小声跟记者说:“要不是这么难,他从来不到社区找我们,昨天看他哭那样,真是把这个男人逼得没路了。”原来,他们所居住的回迁房也不是自己的,远房亲戚心疼他们原来居住的平房四面透风,就把这里闲置的房子让他们临时住,本以为能让妻子感受一下楼房暖气的温暖,让他们娘俩过个暖和的冬天,可没想到福没享受到却病倒了。

面对妻子遭受的痛苦,李俊臣哽咽着告诉记者,妻子现在骨折疼得难受,到医院检查的时候,医生建议说手术治疗,可他却一分钱都拿不出来,唯一能做的就是靠自己的力气给妻子带来一些改善,可他现在岁数有些大了,能找到工作的机会十分有限,并且现在妻子还卧病在床,为了方便照顾妻子,他就想有份夜班的活儿,那样,晚上他上班,儿子在家也能搭把手看着妈妈,能让他有机会快点儿挣到医药费。

采访结束走出李俊臣家的时候,正巧碰到隔壁的邻居,知道记者是来采访的,邻居王阿姨拉着记者的手说:“他(李俊臣)太不容易了,好好帮帮他吧。”在王阿姨的眼中,他们两口子别看日子贫苦,但幸福度一点儿都不少,天气好的时候,李俊臣就一手牵着妻子,一手领着儿子下楼溜达,当周围人投来异样目光的时候,李俊臣总是笑着说:“媳妇就是记性不好,她可听话了。”看到他这样照顾妻子,周围邻居也都伸出大拇指夸赞他,每当这时候,李俊臣就会说:“‘傻’妻就是我的宝。”

当日下午,记者从社区了解到,根据《长春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办法实施细则》,社区已经通过街道办事处为李俊臣申请到2000元救助金和200元补助。“这些救助金对他们来说实在太少,可这已经是社区的最大能力。”社区副书记吕岩说。

记者手记

多年的采访经历,让我经历过无数个需要救助的画面,在需要帮助的人群中,有各种各样的人。

7日,顶着室外的寒风,社区民政主任和记者一起走进李俊臣家时,我们都被男主人的朴实和那份对妻子不离不弃的爱所打动,在别人的眼中,姜凤丽不仅没有美丽的外表,更多了一份“”气,有时还会像小孩一样惹祸,除了妻子,这个男人还要照顾智力低下的儿子,但他却从未抱怨过。这次,走投无路的男人低着头来到社区,再也抗不住的他也哭成泪人。当男人的尊严即将丢失的时候,他什么也顾不上,因为他要为自己的女人争取最后的治病机会。

为了能帮上这一家子,本报新闻热线89866777正期待着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