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电改大幕开启工业用电成本有望大大降低

26.03.2015  09:12

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近日出台,标志着新一轮电改大幕开启。业已走过十年历程的电力体制改革,为何要“再出发”?改革方向是什么?又会如何影响电力和相关行业?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电改为何再启?

 

200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决定对电力工业实施市场化改革。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历程,电力行业破除了独家办电的体制束缚,初步形成了电力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格局。但与此同时,电力行业发展还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电力行业的矛盾和问题不断累积,煤电矛盾、电荒频现、厂网发展不协调、新能源并网消纳困难等,使得计划与市场、垄断与竞争的深层次矛盾表象化,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景春梅认为,新旧矛盾的交错并存,反映出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王禹民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解决五个问题:一是要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形成由市场决定电价的机制,以价格信号引导资源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二是要构建电力市场体系,促进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三是要支持清洁能源发展,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四是要逐步打破垄断,有序放开竞争性业务,调动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资本积极性,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五是要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电力统筹规划。

 

电改如何推进?

 

电力体系庞大而复杂,电力体制改革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权衡利弊、全盘考量、稳妥推进。“再出发”的电改到底走向何方?此次改革方案,明确了“三放开、一独立、三强化”的总体思路。

 

三放开”是指在进一步完善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的基础上,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这是本轮电改新方案的最大亮点,标志着我国一直以来电网公司的传统模式被打破。”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说,通过售电侧市场的逐步开放,构建多个售电主体,能够逐步实现用户选择权的放开,形成“多买多卖”的市场格局。此次改革就是要遵循市场规律,让企业自主决策。

 

一独立”是指推进交易机构相对独立,规范运行。景春梅认为,这实际上是还原了电网作为专门的电力输送通道的公益属性,把买卖电的职能交还给发电企业和用户,让电力交易更加独立,消除买卖双方“直接见面”的阻隔。此外改革方案还明确了三个“强化”,即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进一步强化电力统筹规划,进一步强化电力安全高效运行和可靠供应。

 

谁从电改中受益?

 

改革必然触碰利益,电改也将深刻影响电力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首当其冲的是电网。根据此次改革方案,电网将不再以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价差作为收入来源,而是按照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这将改变电网公司以往靠从发电企业购电后,再出售给需求侧,从中赚取差价的盈利模式。”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欧阳昌裕认为,对电网输配电业务实行成本加收益管制方式,将使电网更加专注电网资产运营和提高输配电服务水平;同时,有利于激励电网企业降本增效,促进电网的良性发展。

 

曾鸣说,在发售电价由市场形成的竞争性电力市场中,售电侧放开将使售电商为客户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以及更加低廉的供电价格以吸引更多用户,这些都将增加电力用户的福利。对于工业用户而言,改革方案鼓励其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这将大大降低工业用户的用电成本。此外,在居民用电方面,欧阳昌裕认为,从目前来看,居民、农业、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等用电继续执行政府定价,居民用电价格将保持相对稳定。从长远看,随着售电主体的增加,老百姓也可能有更多的选择,能够追求更加个性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