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亮亮父亲:孙子长大后 还想让他去当兵

13.06.2016  21:03

烈士的事迹让前来悼念的市民哭红了眼睛,枪声想起,他们目送“亮亮”  新文化记者   孙立国 摄   

母亲为文字献上一只菊花,老人一直念叨着:亮亮,我的小儿子,你放心走吧,亮亮,我的小儿子……  新文化记者孙立国   摄

申亮亮年迈的父亲给每一位来悼念的来宾鞠躬,老人的诚意使人潸然泪下    新文化记者孙立国   摄

鸣枪11响向烈士申亮亮致敬,新文化记者 王强摄

群众落泪,新文化记者 王强摄

追悼会仪式现场,新文化记者 王强摄

各界人士前来告别  新文化记者 蒋盛松  摄

申亮亮母亲抱着遗像看最后一眼  新文化记者 蒋盛松  摄

追悼会仪式现场  新文化记者 蒋盛松  摄

有记者询问申天国,申亮亮不幸牺牲,大家都感到悲痛,如果家乡里有适龄青年可以参军入伍,您是鼓励他们去当兵,还是会反对?申天国说,他从小也有当兵梦想,他平时教育孩子时也经常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我儿子虽然走了,但他对家人的孝顺、温和,对党和军队的忠诚,他的各个方面都给我留下深刻影响。我小孙子已经7岁了,他长大以后,我还想让他当兵!”

战友找到他生前遗物睹物思人

在赴马里执行维和任务之前,申亮亮是陆军第16集团军某工兵团二营班长,担任车场站长室站长。10日下午,新文化记者来到他生前所在部队,在战士的引领下,记者进入营部三楼,楼梯口正对着的房间,就是申亮亮生前所在宿舍。

申亮亮住在靠窗户右侧的下铺,他的床铺干净整洁,床上摆放的被子是标准的“豆腐块”。打开他的柜子,上层摆放着军帽,里面扣着卷好的腰带,中间一层挂着他的军装。底层的抽屉里,有一些物品,包括一盒治疗骨关节疼痛的药物,一个粘尘纸刷,还有一些糖块。

“得知申亮亮牺牲的事,大家找到了一些他生前的物品。”一名战士说,这些天里,大家经常会睹物思人,音容笑貌,犹在眼前。

战友:对军装有特殊感情  每次都熨得整齐

33岁的肖雄是该部队的文书,与申亮亮居住同一宿舍,对他的生活习惯非常了解。“他从小就喜欢当兵,对军装有特殊感情,非常爱惜,每次洗完军装,他都熨得板板整整的。”肖雄说,在内务卫生上,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床铺始终保持着现在的模样。

在工作中,申亮亮也主动学习。“他作为站长,要记录一些车辆的情况,但他对使用电脑不是很熟练,经常让我教他。”肖雄教他使用表格软件的一些基本操作,申亮亮随后自己研究,很快就将软件用得非常熟练。

“一说起这些事,就想起他,到现在也不敢相信,他已经牺牲了。”肖雄低沉着语气说。

他答应我给我带回一捧非洲的沙子……

“我和亮亮有个约定,就是他去了非洲给我带回来一捧沙子,可是他再也回不来了。”申亮亮生前所在部队工兵团战士王忠岩难掩悲痛,当时,二人一起报名去马里维和,但王忠岩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去成。后来,就有了这个约定。王忠岩说,“我和他在一起呆了将近11年,他是优秀的战士,在训练上拼命,在工作上认真,对待战友热情。亮亮牺牲的光荣,他是为国捐躯,是我们部队的骄傲,也是以后我们学习的楷模。”王忠岩说。

他愿意学习擅于钻研

曾经是申亮亮的指导员王玉祥说:“我是2010年4月份到2011年的4月份,当他的指导员,虽然以后没有在一起工作,但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他确实很擅于钻研和学习,我们连队有很多装备,道路专业的装备,包括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还有非战类的比如冲锋舟,他都特别愿意学习,钻研,所以掌握了众多技能,在装备技能方面非常突出。另外,他也非常勇敢,2010年部队去永吉抗洪时,无论是搜索,搜救,他一直冲在任务的前面,这是他给我一年中印象比较深刻的。”

让王玉祥特别感动的是,在申亮亮得了腰突之后,仍然参加连队的工作,没有让连队给他更多的照顾。

中国维和军人让外军佩服

曾经第一批参加马里维和的战士说,“亮亮是第四批,我们在那里基本上是5点30分起床,每个中队的任务不同,比如给水,每周要有三到四次排污,每个中队的分工不同。虽然条件刻苦,晚上特别寒冷,白天又燥热难耐,但作为中国军人都让外国军人佩服,比如架设板房,其他国家军队两个板房四天,还都没架设完成,我们一个上午就架设了七八个板房。”

“我们都是他父母的儿子!”

战士金云成说,“申亮亮对维和这项工作自己很重视,也很上心,准备也很充分,每天参加训练,学习都很积极,作为一名老兵,他的业务能力、思想素质均非常突出,而且为人热情、乐于帮助新兵,有一次带新兵的时候和他有接触,当时他是负责二营营房的营建,他负责一些协调调度工作,不管是谁找到他,谁叫到他,都非常热情,非常积极,看到申亮亮家人的悲伤情绪,我希望他们能注意身体,从悲伤之中走出来,我的一位战友说的好,申亮亮很年轻,以后作为他的战友,我们都是他的父母的儿子!”

“我很想他……”

“平时在工作中,我们是好战友,也是好兄弟,我知道他牺牲时,难以置信。之前,在工作上和生活上我们都在一起,想不到只是短短的不到半个月,我很想他……”一位和申亮亮一同服役六年的战士说,“在他的身上让我感到中国军人有血性,有胆识,在海外维和对军人来说也是巨大的荣誉。他在工作上特别严谨,较真,生活中是个乐于助人的人,和我们感情很深,这样的感情难以用言语表达,用亲如手足吧。”

“我们全营官兵都是您的儿子!”

申亮亮父亲申天国一直有个愿望,到儿子服役的部队看看,那会儿怕给部队添麻烦,又怕“亮亮分心”,再加上他母亲晕车,所以一直没有来过部队。

6月11日上午,申亮亮的父母和家人来到了亮亮生前所在连队,全营官兵冒雨夹道欢迎,指导员厉明哲为亮亮父母献花。

申亮亮的家人走进连队,父亲申天国坐在亮亮曾经睡过的床铺上说:“儿啊,我们来看你了。”母亲杨秋华趴在床上失声痛哭。

在连队的会议室里,团政治处干事唐明代表部队把联合国授予申亮亮的和平使命勋章,部队颁发的献身国防金质纪念章和部分遗物交给申亮亮的家人。

营长陈志飞对亮亮父母说:“亮亮虽然牺牲了,但是我们全营官兵都是您的儿子。”

母亲杨秋花说:“谢谢部队。”他们来到亮亮工作过的车场,陈志飞介绍说:“这些装备亮亮都会操作,他开推土机在全团开的最好。”

随后,在装备前,申亮亮父母和家人一起合影留念。

离开时天空的雨还在下,站在道路两旁列队的官兵齐声喊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爸爸妈妈常回来看看!”

雨越下越大,战士们却没有一个愿意离开……

现场特写:

29名礼兵鸣枪11响

10日10点05分,29名礼兵鸣枪11响,用清脆的枪声,用军人特殊的方式,送这位年轻、可敬、可爱的战士最后一程。

29,代表着申亮亮牺牲时29岁,11响,代表着他从军11年。

女婿嘱咐她一定要来看一看

在追悼大厅,一位从沈阳来到 吉林 市送别申亮亮的胡女士数度哽咽,“我要来看看这个孩子,我的女婿在山西打工,和亮亮是战友,告诉我一定要来看一看。以前,亮亮去我们家时,每次都帮我们家干活,真的是个好孩子,想不到牺牲了。”

壮硕的汉子哭得像个孩子

在告别大厅门口,一位壮硕的汉子,哭得像个孩子,“弟弟呀,你怎么就走了?”  他是一名退伍兵,专程来看望烈士,他被申亮亮的事迹感动,想起自己曾经在军中的生活,每一位好战友都亲如兄弟,所以一定要来看一看。

在国外看到中国军人自豪感和安全感油然而生

在追悼会举行前,10辆越野车组成的车队驶入吉林市殡仪馆,车身侧面贴着“向维和勇士致敬”、“血性男儿浩气长存”、“亮亮一路走好”等字样。他们都是来自一家车友会的成员,在听说申亮亮的事迹后,都非常感动。“我们都想来参加追悼会,但人太多,最后不得已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最终我们十个人有幸能送英雄最后一程。”该车友会的一名成员说。

“在国内可能永远体会不到军人有多么重要,但我曾经在奥地利工作过一段时间,那时看到大使馆的中国军人,内心中的自豪感和安全感油然而生。”车友会成员杨先生说,“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的保护,我们再富有也没有用,甚至任人欺凌。申亮亮为国牺牲,真的是中国军人的典范。”

新文化报(李洋  李洪洲  唐奇  邢阳  通讯员  杨再新  朱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