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助推农民致富

22.01.2015  23:54

记者 江培山 通讯员 李维

在梅河口市有这样一个协会——面向广大农民,用科技知识带领农民致富却不要分文报酬,它就是梅河口市农业经济技术协会。55岁的王文学是协会会长,更是协会的主心骨、带头人。

2004年,当过兵的王文学带领8名退伍军人创办了梅河口市农业经济技术协会。最初的想法是,依托当地玉米水稻资源优势,通过科技培训、技术指导、订单农业和信息服务等形式,开发绿优粮食品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基于这个想法,他们组织成立了梅河口市农技协绿优水稻生产技术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发展订单农业和规模经济,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链条。经过几年发展,收到明显经济效益,入社成员发展到1820多户,社员收入比当地其他农民高出20%。

为了提高自己的农业技术水平,王文学报考了吉林省农业广播学院,家人当时不理解,“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折腾个什么劲?”他说:“当兵打仗不懂战略战术不行,带农民致富不懂科学技术也不行。”经过刻苦努力,王文学通过了农技师资质认证考试。

协会越办越好,王文学还相继创办了农民科技培训学校、预备役军人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受益,又成立了农技科协志愿者协会,在全市303个村都建立了志愿服务队,做到了村屯全覆盖。几年来,协会累计组织科普培训700多期,培训、咨询人数20万人次,发放科普资料30多万份,一大批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村科普带头人脱颖而出,打造了一支辐射力广、带动力强、服务效果好的农村科普骨干队伍。福民街道农业大户金吉洙说:“加入协会后,通过科学种田,我家每亩地能增产一成,增加120元左右的收入。总共1230亩水田,一年至少增收15万元。

他们还建立了万亩绿优水稻试验田,扶植了175个科普示范户,在当地率先推广测土施肥、稻豆轮作、盘育抛秧等农业新技术。几年来,先后推广了高油玉米新品种、玉米大垄双行、“三加一”病虫害防治等新品种新技术70多项,推广面积300多万亩,累计助农增收近亿元。

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新路径,王文学又在农村帮助组建专业合作社。没有资金,他就协调低息贷款,几年来先后为村级合作社解决贷款4560万元;没有技术,就提供技术,他包保了合作社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并按照品种、技术、管理、销售、品牌“五统一”标准化操作。

2014年,王文学组织开展了科普志愿者传帮带“百千万工程”活动,在全市分别培养市级、乡镇级、村级科普志愿者100人、1000人和10000人。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再进行科普培训,而后成立100个村级粮食专业合作社,每个合作社吸引社员3000户、土地10万亩。王文学说:“希望通过这个工程,推动农村科普志愿活动,推动农村现代化、农业规模化和农民职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