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泥土芬芳书写青春故事

08.07.2016  20:27

      2008年全省启动大学生村官工作以来,吉林市不断探索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吉林模式”,在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培养党政干部优秀后备人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障措施到位,让大学生村官留得住; 岗位设置和教育培训到位,让大学生村官“干得好”; 科学使用到位,让大学生村官“流得动”,在组织部门和各级干部的扶持下,吉林市一大批大学生村官茁壮成长。蛟河市的李兴隆在2013年5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全票当选为乌林朝鲜族乡靠林村党支部书记。舒兰市法特镇法特村的董战宇在汛期时每天跟着村干部一起防汛,还主动承担调解纠纷、经济普查等重难点工作……8年来,全市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558人,他们在农村创办、领办、合办各类实体3840余个,带动就业创业2.3万余人。

      李兴隆走出学校门就直接来到村干部的岗位上,四个年头的乡村生活,使他朴实得像一个地道的农民。

      2013年村“三委”换届,他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2016年,村级组织换届,李兴隆被乡里任命为包村干部,依然参与村级事务。

      “扎根农村、融入农村,是我们在基层服务的重要基础。”李兴隆说。步入农村开展工作,李兴隆第一个要过的坎就是接地气,学习老乡的吃苦耐劳,学习村干部的处事方法,学习致富能手的致富经。在处理村民事务时,李兴隆始终坚持能够办理的事项以最快速度办理;不能够办理的,也帮忙咨询。比如,农民办理关于清收还林、土地确权等方面的手续,能不用他们跑的,他都会帮忙办理。解决不了的大多都一起去帮忙咨询清楚。

      带领农民摆脱思想禁锢,脱贫致富是李兴隆的心愿。为了能够使村集体经济有所突破,李兴隆和村班子一起想了很多办法,做了很多努力。2013年种植洋姑娘、马铃薯;2014年村集体养殖黄牛,他帮助村民创建黄牛养殖合作社;还引导村里种植黑木耳;为鼓励发展经济林,他带头种植中草药等。

      “做农村工作,要依法依规,也要注重乡情。”李兴隆说。靠林村有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妇,生活艰辛。李兴隆时常上门和他们聊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事,协助老两口办理了低保。老两口对组织的关心十分感激。2012年冬天大雪,百姓粮食难卖,价格被粮贩压得很低。李兴隆和村干部四处奔走,帮助解决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后来,村里开展清收还林工作,因为农民还林地块权属不清造成工作推进困难。为弄清权属,李兴隆和村主任数次到乡政府、当地林业场站和林业局查找档案,最后找到了解决方案。有一次,环乡路桥出现险情,他第一时间通知乡镇政府并组织村里维修,保证百姓出行安全……有些人认为农民文化水平有限,不好交流,但是李兴隆在实践中发现朴实的农民最懂得谁对自己好。只要真诚对待他们,他们就会以真诚回报。像前面提到的那对老夫妻,有的时候会出面维护村集体的利益,义正辞言地斥责个别村民的自私行为。

      “每当得到这种真诚的支持时,我都对自己扎根农村的选择感到无悔。能为最劳苦的农民服务,能用自己的真情给这里的山村带来哪怕一丝的温暖,我的青春也不算虚度。”日前在接受采访时,李兴隆坚定地说。

      猪撒欢蹦跳,人开心欢笑。目前存栏300多头,2015年净赚5万多元的舒兰市法特镇法特村养猪户陈景华一家,这几年过得有滋有味。“现在养猪赶上好行情,都赚了。这得感谢董书记。这小伙子大学毕业就回到家乡,为我们做了很多好事,少见啊!”他说。

      陈景华说的董书记就是该村的党支部副书记董战宇。在法特村土生土长的他,2013年从陕西省渭南师范学院毕业后,回到村里成了一名大学生村官。3年里,他帮助多户村民养猪,种黑木耳,通过发展产业让村民致富;发起成立志愿服务队,净化美化村容村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化解村民之间的纠纷。他的努力赢得了村民们的认可和喜爱。

      农民出身的董战宇深知,农民的最大愿望是致富。为此,他把如何让村民富裕起来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看到村里有几户养猪,就想发展养猪业是个可以考虑的项目。于是,他就多次到周边乡镇农贸市场了解行情,去规模化养猪场考察,查阅养猪技术等资料,邀请养猪大户来村里介绍经验。当时,他预感到,猪价格已经处于低谷,过不多久就会上涨,他劝几户村民养猪,但村民认为猪价低不能养。过了几个月,猪价上升。这回,这几户村民信了,买了猪仔养猪。见有人行动了,董战宇趁热打铁,请来专家教他们技术,招来猪贩收购他们的猪。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该村养猪户由3年前的5户发展到现在的27户,总存栏6000头左右。如法炮制,董战宇还帮助5户村民种植了总计10万袋的黑木耳。

      如何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也是董战宇关心的问题。他发现,村里青年党员干部缺少活动载体,于是就发起成立青年党员志愿服务队。服务队做义务环保员,看到村里哪有垃圾就主动清理打扫;做治安巡逻员,经常巡查柴火垛等安全隐患部位;做植树造林员,为村里种树400多棵,修了一条1200多米长的绿化文明路。志愿服务队这些活动让村民看到了党组织的存在。

      “我现在做的还只是星星之火,但我相信将来可以燎原。总有乡亲说我大学毕业回家不值得,但我觉得值得。因为农村大有作为。”他说。

      如何在村里干出点儿名堂来?张思路把大量精力用在了发挥专长,助推农村产业发展上。

      都力河村人均耕地不足2亩,2006年开始引进草莓种植项目。张思路到都力河村工作后,看到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奔走于周边各果园园区实地考察,学习经验,推销产品,十分辛苦。她考虑再三后,与书记探讨交流看能否结合自身电脑技术优势,利用互联网推动草莓产业发展。没想到,她的想法与书记不谋而合。

      就这样,张思路利用远程教育系统对致富能手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帮助村民进一步了解绿色草莓栽植、生物肥施用、连作土壤改良方法等草莓种植技术,并将“牛奶滴灌”“蜜蜂传粉”“白天人看果,晚上猫守夜”等草莓种植经验进行了广泛宣传普及。

      眼看着草莓的品质逐年提高,销路却依然仅限于周边各农贸集市,张思路心中焦急。“虽然我坚信品质第一位,但品牌出效益仍然是萦绕在我心头的打开销路的一大课题,只有形成品牌,进入各大商超,才能真正打开市场。

      2014年,抓住红旗岭镇筹划申请国家绿色食品标识的契机,张思路积极收集村内牛奶草莓种植的各项基础资料,形成系统的申报材料,协调草莓种植户更换新包装,并往返吉林、磐石和都力河村之间10余趟办理手续,成功为都力河村草莓申请注册了“鸿新禾”商标。绿色标识的成功申请,使得牛奶草莓顺利打入吉林、长春等周边各大超市,产业发展更是趋于稳定。

      目前,都力河村草莓产业有合作社1个、园区10个、日光温室83栋、种植面积21.6公顷、种植户70户,形成了集绿色种植、休闲采摘于一体的商业模式,年产值约650万元。草莓真正成为这个村的“致富果”。

      小富不能安。在草莓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如今都力河村又搞起了葡萄园区、花卉基地。张思路同样还是利用她熟悉的网络资源,送市场信息、产业知识到户,加强产品宣传,拓宽销路,带动农户发展大棚葡萄种植产业,并助推花卉产业对接磐石市园林建设及各乡镇文明走廊建设,并辐射伊通、公主岭等地。

      4年间,张思路见证了都力河村面貌焕然一新,见证了村民物质、精神生活更加富庶,并以自己的付出赢得了村民的认可。“我要感谢组织部门为我们提供大学生村官这个锻炼发展的平台,我承诺继续扎根基层,为新农村建设贡献青春与力量。”张思路说。

      现年27岁的孟雯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两年来,她扎根农村,在工作中增强本领,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在磨炼中增长才干。

      “大学毕业不去城里找工作,反而回到村里,尤其还是个女孩,这个决定在当时让很多人无法理解,毕竟这个决定关乎我的未来,但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孟雯说,她的想法很单纯,她还年轻,想要将多年来寒窗苦读的成果回馈给社会,尽她所能,做能做的事。

      桦甸市夹皮沟镇云峰村有1033户,她用了3个月的时间,从入户走访、了解村况入手,从做笔记看报纸、学习政策做起,从筹备会议、布置会场,到热心接待群众来访,热情地为他们解决问题做起,从虚心向村班子老同志请教、学习做起,严于律己,脚踏实地。3个月后,她已经将自己彻底融入到了农村工作中,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完成了从“外乡人”到“家里人”的转变。

      孟雯说,去年防汛演练时,天气炎热,她拿着照相机和喇叭到处跑,身体吃不消了。旁边有个大娘看她累成这样,就搬来了凳子,还给她倒了杯凉水。“小姑娘多谢你呀,要不是上次你帮忙办理房产证丢失补办的事情,我家那老房子不能卖得那么顺利。”这位大娘说。听着大娘的话,喝着大娘送的水,炎热已不在。“细节决定成败,为民服务就在点滴之中,我付出真心了,村民们也会以心换心。”孟雯说。

      扎根农村、扎根基层,却不是独自成长;经历风雨,但不是“一个人战斗”。大学生村官不仅仅是青春、责任与奉献的代名词,更是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孟雯说,她很荣幸她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可以在新农村的建设实践中放飞梦想,力行致远,让青春无悔。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最初,村民大都对张静思抱着不信任和质疑的态度。为尽快融入农村生活,张静思开始主动找活干,每天都按时到村部上班,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工作。清收还林期间,她主动参加村里的看护小组,每天都上山。起初因体力弱,又害怕蛇虫鼠蚁,她连队伍都跟不上。要强的张静思开始每天晚上坚持跑步,增强体力,慢慢地,她在村干部眼里,从“娇娇女”变成了“女汉子”。

      村里修建文化广场,张静思主动参与进来,从选址、做预算、制定书面材料到施工,一刻也不闲着,闷热的天气,施工队缺人手,她撸起衣袖,在施工现场帮着工人画线、围砖,不到半个月,便晒成了“小黑妹”。村干部们开始亲切地称呼她为“小张”或者是“小张书记”,主动向她传授工作经验。

      张静思还利用自己懂电脑等特长,帮助村民修理电脑、连接WiFi、下载手机软件、教村民上网。现在,她俨然成了村里的“修理工和代购员”。干的事多了,村民们开始注意起这个小姑娘,她的电话也从“无人问津”,到现在成为了“求助热线”。

      渐渐地,张静思发现,村官要直接面对群众,仅有高学历是不够的,更多时候,需要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充分感受群众的需求。为此,在村官工作中,她坚持勤学、实做,有热情、讲方法,脚踏实地地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她虚心求教,拜了三位老师,即以镇包村干部为师、以村干部为师、以“村里能人”为师,了解农村政策法规,熟悉村情民意,帮助村民寻找致富途径,力争让自己尽快成为治村理事的行家里手。两年来,仅工作日记,她就记录了5本。

      作为大学生村官,张静思的优势在于自身文化程度高、思想观念新、校友同学多、信息来源广。她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尽最大努力帮助村民理好发展思路、选准致富方向。她邀请母校吉林农业大学的老师到这里开展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等方面的科技培训和“农业大讲堂”,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新知识;邀请校友为村民们进行植物营养知识普及,抽取土样到实验室进行土壤检测,优化施肥结构,制定合理的测土配方施肥方案,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邀请农学院专家开展病虫害知识讲座,从病虫害防治方式的选择,合理用药等方面为村民进行详细讲解,以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和避免错误用药造成重复损失,深受村民们的欢迎。

      如今,红旗村的村民都说,张静思是我们的好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