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立市 惠泽万民——白山市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侧记

14.11.2014  11:11

  作为全国唯一全幅员国家级森林旅游区的白山市,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83.2%,活立木蓄积1.87亿立方米。面对如此巨大的“绿色”资源优势,该如何调整好开发与保护的“绿色天平”,白山的做法是:小开发,大保护。

  早在2008年,白山就确立了“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打资源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思路,经过多年的发展,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和完美循环。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在白山大地留下一串串铿锵足音。

  发展是硬道理环保是钢指标

  白山市经济虽然不够发达,但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同样面临着严重的资源枯竭等诸多问题。上世纪50年代后期,在国家木材生产为主的方针指导下过量开采,累计生产木材逾1.8亿立方米,加之种参、采矿、粮食生产等因素,造成森林蓄积量减少、质量下降,许多地方国营林场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境地。

  同样,煤炭资源更是消耗过度,通煤集团的几个主力煤矿因资源枯竭相继关停……

  为了扭转不利的生态形势,白山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和国家林业政策作出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调整,确立了“全面推进生态立市战略”。

  生态立市,首先是转变发展观念。市委书记李伟多次在各级干部会上强调:“保持青山绿水、保护长白山生态屏障、保证一江清水,是政治责任,也是白山自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市上下迅速形成共同认识:发展是硬道理,环保是钢指标!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白山市首先在宏观上制定了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综合利用废物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着力提升产业结构,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循环型社会体系,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构建临近自然生态保护区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白山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实施和推进,构建全国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循环经济试点城市适时启动。随着传统资源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长白山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循环经济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环保重于发展既要金山更要青山

  挖个金山银山不如给子孙留处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生态保护面前,再大的诱惑也不动心,再小的错误也不姑息。”这成为全市干部、群众共同的生态价值观。

  白山市把提高“环保门槛”作为筑起东北亚绿色安全屏障的首要前提,将环境容量作为区域生产力布局的重要依据,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观,严格实行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环境准入制度,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制度,不管是什么项目,坚决实行环保指标“一票否决”,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新增量。

  2013年7月,客商梁先生来白山观光旅游,被白山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秀美的生态环境所吸引。梁先生随即到有关部门联系上亿元的项目投资意向,当了解到该项目会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时,相关工作人员委婉拒绝了梁先生的投资意向。近年来,全市环保部门共拒批项目20多个,取缔关停企业27家,6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培育循环经济产业升级效益倍增

  影响环保的项目不能上,作为经济落后的老工业基地该如何加快经济发展呢?白山人找到了发展的新路子:培育循环经济,打造升级版产业。

  白山因资源而兴,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不容忽视。为了解决巨大的环境负担,白山积极创新举措,培育循环经济,使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中天置业、金刚水泥等项目的投产,每年就消耗粉煤灰105万吨,综合利用率由2008年的47.2%上升到2012年的82.7%;江源煤矸石发电厂投产发电后,每年能消耗煤矸石70万吨……

  广泛开展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同时,白山加快生态恢复建设,全面开展了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生态移民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每年节省烧材50万立方米。同时,退耕还林也使全市森林资源有了明显增长,5年间,完成重点生态工程造林、封山育林、中幼林抚育16.17万公顷,天保工程区总面积95.5万公顷,森林植被得到了恢复。与2007年相比,活立木蓄积增长4.8%,地方林业森林覆盖率增长3.5%,林分质量每公顷增加3.9立方米。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白山市还打破木材生产单一经营模式,鼓励社会力量投入林业产业建设,积极开发替代产业和非林产业,全市林业产业有了多元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有林产企业和个体业户6371户,其中,森林培育1431户,林下经济开发、种苗花卉、野生动物驯养、生态旅游等4258户。

  经过多年努力,白山生态得到了良好恢复和提高,野生动物数量迅速增加。家住江源区青山村的77岁马桂兰老人去年在自家菜园子里看到了一只野鸡,这让她很惊喜。她说:“小时候就听有‘棒打狍子瓢舀鱼’的民谣,没想到现在这野鸡都飞到咱菜园子里了,看来这封山育林真是好啊。

  凭借着良好的生态环境,白山市成为了众多投资者的“宠儿”。万达来了,带进了230亿元的投资;农夫山泉、娃哈哈来了,让更多人喝到了靖宇矿泉城的水;恒大也来了,把“中国·白山国际矿泉城”的水推广到更远的地方……进一步巩固了白山矿泉水产业在全国的“旗舰”地位。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守住了青山绿水就是守住了金山银山。小开发、大保护,小投入、大收益,企业、百姓在生态保护的实践中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在白山,功在千秋的生态保护已成为全民的共识。邢文才 记者 王春宝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