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正式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30.04.2015  10:25

  一眼望三国。许先行摄

  珲春是独一无二的。

  长吉图开发开放的“桥头堡”,吉林乃至东北面向东北亚的新“窗口”,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珲春的发展再次牵动世界的目光。

  珲春正在迅速崛起。

  2014年珲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6亿元,同比增长7.5%;工业总产值318亿元,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136亿元,同比增长25%;全口径财政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22%;地方级财政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24%;招商引资到位180亿元,同比增长24.1%;实施重点项目180个,总投资1003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亿元以上项目91个,数量和质量均创历史新高。

  这颗孕育着吉林人“通边达海”之梦的边陲明珠,正在向海而生,在推进“五大发展”上奋力前行。

   向海而生,开放发展正当时

  大通道,大边贸,开发开放,互联互通,“借港出海”,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珲春想象空间”与日俱增

  4月16日,在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几十万尾大马哈鱼苗被放流到图们江中。这些大马哈鱼苗将顺江而下15公里,进入日本海,游向北太平洋。

  15公里,这就是吉林与海的距离。

  “一眼望三国”的风景背后,深深隐藏着吉林人对海的渴盼。珲春,无可回避地担起吉林“通边达海”的重任。

  1992年,珲春被国务院批准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边城市,20多年风雨开放路,珲春承载着太多期待。

  2009年8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将长吉图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将珲春定位为长吉图先导区的“窗口”城市。2012年4月,国务院又批准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这是全国惟一一个以“中国”冠名的示范区。

  “先行先试”,珲春正式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珲春是我国从陆域进入日本海的最近通道,是从海上到韩国东海岸、日本西海岸以及北美、北欧的最近点。珲春与俄、朝两国陆路相连,与俄、朝、韩、日4国水路相通,现有4个国家级口岸,可通过公路或铁路与俄、朝的10多个港口相连。近年来中俄珲马铁路恢复常态化运营,长春至海参崴陆运通道开通,吉林与海只差“一步”。

  “借港出海”,构建陆海联运国际大通道,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抉择给了珲春难得的机遇。

  俄远东地区的扎鲁比诺港距珲春只有60公里,是我省出海的首选战略性港口。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在去年4个月里4次会见俄罗斯最大的港口运营商——苏玛集团总裁维诺库洛夫。去年5月20日,在中俄两国元首的见证下,巴音朝鲁在亚信峰会签约仪式上与维诺库洛夫签署了合作建设扎鲁比诺港合作框架协议。扎鲁比诺港升级后年吞吐能力将达到6000万吨。目前,苏玛集团在珲春的揽货中心已经开始动工。

  珲春—扎鲁比诺—束草,去年因韩国“岁月号”沉船事件影响停航的“新蓝海”航线将于年内正式复航。这是珲春借扎鲁比诺港构建的连接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和韩国东海岸之间距离最短的外贸陆海联运通道。以前,我省的外贸货物经大连港中转到韩国束草需要7天,而今经扎鲁比诺港中转只需4天。为了这条“黄金水道”珲春一年补贴3000多万元扶持航线运营。

  朝鲜罗津港距珲春仅53.5公里,成为我省内贸外运的选择。2014年2月,经国家海关总署批准,珲春经朝鲜罗津港的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航线的目的港由上海、宁波扩展到广东黄埔、汕头,福建泉州和海南洋浦等港口,运货种类也由煤炭扩大到粮食、木材和黄铜。珲春市航务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从市场调研情况看,南下、北上货源较为充足,企业选择这一运输线路,看好的恰恰是价格优势。目前,中朝新圈河大桥已开工建设,罗津港1号码头改造加速推进,上半年有望恢复集装箱货物定期运营。东北地区第二条出海大通道正在逐步形成。

  “一眼望三国”正变为“一线串五国”。珲春站在这样的关键节点上,内接长吉腹地,外联境外,全面开展连接内外的路、桥、港及口岸、航线建设,加快推动“互联互通”,对外开放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一个又一个的国际通道不断贯通。

  大通道带来大边贸。珲春对外贸易因通道顺畅而发展迅猛,口岸过货量成倍增长。数字显示:2014年,口岸过货量突破90万吨,同比增长161.6%;外贸进出口15.4亿美元,同比增长10%;出境加工复进境业务完成进出口总值3500万元;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亿元,同比增长13.5%;珲春出口加工区完成进出口总额6亿美元,同比增长10%。

  一个以珲春为圆心的图们江区域经济圈正在形成。

  “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一桥、两港、四岸、五线、六路’建设,继续提高对外联通水平。” 珲春市委书记、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高玉龙说:“对珲春来说,开放是最大优势、最大政策,是我们迈向国际化的生命线。

  近日又有好消息传来,吉图珲铁路客运专线有望于今年9月30日前运营通车,那时从长春到珲春大约只需2.5小时。珲春又一次给我们增加了无限的发展“想象空间”。

   因势而动,创新发展激活力

  深化改革,简政放权,项目推进,区域合作,提升平台承载与吸引力,“珲春速度”领跑东北沿边开放城市

  珲春如何抓住“借港出海”战略突破带来的重大机遇?

  珲春不满足于只做这样一条国际大通道旁的风景,珲春要把自己的“门户”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与承载力的东北亚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我国面向东北亚合作与开发开放的重要平台。

  3月20日,一辆悬挂中国牌照的运钞车通过珲春口岸,驶入边境线另一侧的俄罗斯克拉斯基诺口岸,珲春农村商业银行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商业银行互调的人民币现钞顺利完成交接。这是全国首次由金融机构对俄罗斯跨境调运人民币现钞。珲春对外金融通道建设又取得一个新突破。

  这只是珲春加快创新发展的一个小小剪影。

  近日,珲春获批开展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这是对珲春不断深化改革、大胆创新的一种肯定。几年来,珲春市“先行先试”,不断破除体制机制桎梏,全面优化发展环境。

  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启动后,珲春大胆探索“市区合一”、交叉任职的管理体制,对原有的边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和互市贸易区进行了资源整合,同时大力“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机构减少20%,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

  推动通关便利化改革,在全省率先实施“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三个一”模式及无午休通关、无节假日通关、预约通关;开展企业准入“单一窗口”省级试点,企业在“单一窗口”一并领取三证,办理时限由原来7至10个工作日压缩到2个工作日;开辟重大项目高效服务绿色通道,开展行政审批直通车服务,对项目洽谈、签约、企业注册、开工等进行全程协调、跟踪服务,对重点工业企业和项目实行即办制、领办制、限时办结制及全程服务制……

  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开放,一系列改革措施让珲春成为吸引八方来客的热土,投资者纷至沓来,大项目纷纷落地。

  珲春的大招商活动充分展现了珲春人的办事效率,一大批知名企业被请来珲春落户。2014年一年间,由市委主要领导带队,珲春赴俄、韩、日及国内发达地区举办示范区推介会20余次。去年6月,珲春市领导专程到宁波市雅戈尔集团招商引资;7月初,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来到珲春考察市场;时隔一个多月,雅戈尔集团就与珲春签约建设投资10亿元的雅戈尔(珲春)国际服装城项目;目前,该项目试生产正待启动。

  大项目建设更是体现出令人瞠目的“珲春速度”。

  珲春市经合局局长苗发胜介绍,珲春市今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60个,计划总投资830亿元,计划实现招商引资200亿元,同比增长11.1%。

  总投资24亿元的韩国浦项现代国际物流园一期建成投产;

  总投资40亿元的紫金多金属综合回收项目今年下半年将投产,可年产铜10万吨、金8吨、银40吨,产值超百亿元;

  总投资38亿元的珲春河综合治理项目南岸公路建成,几座大桥同时开工;

  总投资10亿元的东北亚国际学院一期主体完工;

  ……

  面向大海,珲春全力奔跑,经济增速去年跃居东北沿边开放城市首位。

   以“绿”为赢,绿色发展绘新图

  转型升级,谋划长远,科学布局,生态为先,绿色产业体系悄然成型,“珲春目标”春意盎然

  3月18日,珲春敬信湿地,第七届珲春“赏雁节”引来了千余游客。数以万计的大雁,以及丹顶鹤、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等多种国家一级保护珍禽在这里栖息觅食。“珲春三月观雁潮”成为珲春生态文化品牌。

  珲春,图们江畔不可复制的生态家园。

  2014年,珲春监测到东北虎、东北豹活动信息100余次,这里已成为我国野生东北虎分布密度最高、种群数量最多的区域。

  蓝天、青山、绿水、野生动物,这是珲春为自己打造的生态名片。

  不仅让山是绿的,要让GDP也是“绿”的。这是珲春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为自己谋划的长远之道。

  “紧扣绿色转型发展主线,积极引进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绿色产业项目。”这是延边州政协副主席、珲春市市长金春山对“绿色GDP”的追求。

  决不能走先破坏再修复的老路!坚决摒弃高耗能、高污染,牺牲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全力引进低耗能、低污染、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绿色环保项目!与此同时,珲春对现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不遗余力进行改造,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努力探索走出改善生态、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现在珲春正在科学调整产业布局,着力实施产业跃升计划,注重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巩固壮大现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新的支柱产业,不断提升产业能级。

  建设能源矿产加工集散基地、木材加工集散基地、海产品加工集散基地、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商贸物流基地“五大基地”;能源矿产、有色金属、木制品、海产品、纺织服装、新型建材、商贸物流、旅游休闲“八大百亿级产业”;煤化工、新型材料、海产品、木材、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温州工业、航空、健康产业、国际物流“十大园区”;……

  一个低耗高效、生态环保的绿色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旅游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东北亚区域旅游跨境合作方兴未艾。2014年,珲春接待游客151万人次,同比增长20.2%;实现旅游总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27%。

  ——纺织服装、木制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发展动力强劲,产值增速均在20%以上。

  ——外贸出口持续增长。截至2014年年底,全年外贸进出口实现15.4亿美元,同比增长10%。

  ——珲春市水产工业园区已进驻加工企业36家、贸易企业83家。去年,进口海产品达17万吨,产值36亿元。盛海、大宸和洪昊三家水产企业获全省首批欧盟注册认证。珲春正努力将水产工业园区打造成为我国东北东部最大的集交易、加工、保税于一体的海产品交易市场。

  ——有机农业走出国门。2014年,10余吨孟岭富硒苹果首次“敲开”俄罗斯市场的大门。

  ……

  目前珲春进出口企业已发展到700余家,每天有数千名俄罗斯人进出境,有数百名外国人在珲春购房定居。出口加工、商贸物流、跨境旅游等外向型经济日趋活跃,珲春日益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漂亮的成绩单背后,是追求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珲春目标”,是生机勃勃的“绿色引擎”。

   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统筹发展惠民生

  均衡发展,统筹城乡,招才引智,改善民生,生态之城迈向国际化,“珲春魅力”与日俱增

  4月16日,珲春市委书记高玉龙到吉林大学演讲,热情邀请大学生们来珲春工作,拉开了今年“招才引智高校行”系列活动的帷幕。

  改善民生,招才引智。以吸引和留住人力资源为目标,珲春全面改善民生条件。3年来,累计投资40多亿元用于安居工程,人均居住面积在全省领先。投资8000余万元,珲春在全省率先实施15年免费教育,本地户籍幼儿和高中学生、军人子女和外商子女均享受此政策。高薪聘请医疗卫生、教育、文艺等专业人才,对高级人才额外增发50%的工资补贴。实施7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补贴,投入2000余万元给全市14404名7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补贴100元至400元。实行“公办民营、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将公办福利养老服务机构经营权承包给民营医院,政府负责监管,在保持敬老院公益性质的前提下,面向社会招收老人。同时,积极对接引进北京、天津等地大型高端养老医疗服务机构,全力打造“面向东北亚生态型养老医疗服务基地”……

  珲春正在努力打造百姓幸福之城和人才聚集高地。

  2014年,珲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91元,比2011年增长35.1%,年均递增11.2%;农民人均纯收入11258元,比2011年增长48.5%,年均递增15.4%。

  让城乡同步发展是珲春施政的着力点。目前,一个工农互济、城乡互惠、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已经形成。

  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珲春通过地理标志认证、特色园区建设、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条延伸等方式,重点发展绿色稻米、含硒苹果、延边黄牛、人参、中药材、食用菌等农业主导产业,用品牌杠杆撬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通过特色乡镇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珲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经济激发出新的活力。目前,珲春已建成州级生态村50个,占珲春市行政村总数的41.32%。敬信镇、防川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和省级生态村,英安镇、春化镇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春日珲春,繁花入眼,举目皆景。大街小巷上,异国风情扑面而来,金发碧眼的俄罗斯游客、中俄朝三国文字书写的牌匾随处可见……

  近年来,珲春大手笔投入城建,“山清水秀的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脉络越来越清晰。以珲春河为轴,南北一体,一轴六区,珲春逐步形成了城景相融、山水相依、国际现代化的新型城市格局。全市绿化覆盖率达41%,绿地率达3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珲春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之城,连续摘取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市三顶桂冠。

  一座散发着开放气息的国际化的绿色之都矗立图们江畔,珲春正在散发迷人的魅力。

  “红色”的发展速度,“蓝色”的发展态势,“绿色”的发展战略……

  珲春崛起的背后,是吉林人坚持多年的出海梦想,是吉林开发开放的不懈追求,是吉林新一轮振兴的火热预演。

  争当县域发展排头兵,勇做“五大发展”先行者。珲春正用自己的激情打造一方活力四射的热土。

  面向大海,珲春人逐梦而行。

  记者 张育新 李大川 王法权

(责任编辑:张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