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一带一路”北线的新门户

30.08.2015  22:09

珲春近海。雨过天晴,这里的山川显得格外青绿而宁静。

与自然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海的珲春,处处都是火热的建设,路路都是匆忙的脚步!

珲春不能不“”。

珲春到海参崴多少公里?”“延边经济总量怎么样?”——这是今年全国“两会”上 ,习总书记来吉林代表团审议报告时关切的询问。总书记对沿边开放、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关心暖在全体代表的心中,也暖在珲春25万人民的心里!

珲春不能不“”。

作为“一带一路”北线上的“新门户”,它将北美洲、北太平洋、日本(韩国)、日本海、海参崴,与延吉、吉林、长春、蒙古国、俄罗斯、欧洲,紧密连接在一起。无论是站在国家层面还是从吉林新一轮开放发展的角度,珲春都处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

必须建好这个桥头堡!必须当好这个排头兵!这是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依托国家赋予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政策,发挥区位、生态、资源、政策、人文五大优势,加快内外区域互联互通,与东北亚各国开展务实合作,珲春,迈开了“带路”跨越的新步伐。

——借势“一带一路”战略,珲春经济外向度得到大幅拉升。

商贸物流、海产品加工集散、能源矿产加工集散、木材加工集散、纺织服装加工,“五大基地”暨“八大百亿级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走进珲春出口加工区,但见整齐划一的厂房边,运送原料和产品的大型集装箱货车往来穿梭、忙而不乱。

这个加工区是我国首批出口加工区之一,面积近2平方公里,有80多家企业入驻。从2001年正式封关运行以来,这个园区在吸引外资、扩大就业和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等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

兴阳水产是2013年年末入区的企业,原料、市场“两头在外”,水产品远销欧美。企业之所以从山东烟台转战珲春,看好的就是这里的区位优势和周边国家的原材料优势。珲春作为“一带一路”北线的重要节点,对外通道畅通,为他们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便利。今年上半年,这个园区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人民币。

——借势“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当其时。

眼下,韩国浦项国际物流园区施工正忙。这个占地12平方公里的物流中心,规划有商贸、物流、商业三个服务区和生活配套区。园区建成后,可实现年收入13.5亿元。在施工现场,市委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浦项园区一个物流企业显然不够,我们还预留了3.1平方公里土地。俄罗斯苏玛集团也拟在这儿建立物流中心。” 显然,这里将成为珲春打造东北亚大物流格局的平台和载体。

产自俄罗斯、朝鲜海域的鳕鱼、螃蟹等海产品,每年以数十万吨的数量入境,经过加工后从珲春各口岸出境。目前,全市物流企业已发展到30余家,总仓储面积约5万平方米。今年上半年,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珲春出口加工区和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实现进出口总额4.7亿美元,同比增长86.08%。

与此同时,珲春国际商品交易市场、国际水果蔬菜交易市场、国际建材商品交易市场、东北亚国际木材交易中心等外贸平台也加速推进。

——借势“一带一路”战略,东北亚区域旅游跨境合作持续升温。

今年上半年,不仅开通了自行车赴朝跨境游,还试运行了珲春至朝鲜柳多岛一日游。据悉,图们江区域旅游合作开发已纳入国家有关发展规划,目前珲春正谋划建设珲春-克拉斯基诺跨境旅游先行区,积极开辟防川至俄罗斯哈桑跨境旅游线路,力争在图们江三角洲国际旅游合作区项目上取得实质突破。今年上半年,该市接待游客81万人次,同比增长11.6%。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0%。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带一路”,奋勇则先。

珲春,正以“北线新门户”的胸襟与气魄,加快体系构建、通衢世界各地,纳四海之风云,邀五洲之嘉宾……

记者 谢晓林 张景波 毕玮琳 王法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