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资源环境生态文明话题受关注 看代表委员们都怎么说?

08.03.2017  09:38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17年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打好蓝天保卫战,严格环境执法,强化土壤和水污染防治,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200万亩以上,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在此之前,中办和国办印发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在2017年年底前,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直辖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在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关于资源环境、生态文明的建议提案大幅增多。

  全国人大代表吕忠梅与往年一样,仍然致力于推动环境法治,“生态文明的提出和建设成果,应在宪法和法律中得到充分体现。

  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吕薇告诉记者:“绿色发展人人有责,国家整体上要有机制设计,广大民众也应该积极支持,绿色消费、绿色标识等都应该参与。进一步完善绿色标准体系,科学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而发展绿色产业的目的是将生态环境保护变为发展经济的新动力,利用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绿色技术产业等。

  在各民主党派今年已经提交的提案中,关于资源环境类的有50件,仅次于经济金融类的90件。民革中央表示,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的能源消费中心之一,是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尖锐的地区。应推进能源领域供给侧改革,将京津冀地区打造成能源结构调整试验区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示范区。并建议设立京津冀能源结构调整基金,为支持可再生能源研究和开发、提高能效、科学有序去产能、扶持低收入群体提供低息融资。

  农工党提出加快完善土壤污染防治基本法律制度的建议。民进则建议将《长江保护法》纳入全国人大五年立法规划,以便全面规范和调整长江流域管理中的各种水事行为和关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他说,“我们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道家讲究耕道合修,耕种的过程也是修炼的过程。要想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都清秀,就要推动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健康发展。”并建议,建设环境好的农村,可以发展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这有利于家庭养殖与农业的结合。

  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但在城市化进程中也面临挑战。对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来说,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热岛效应等生态环境问题治理难度极大。

  全国政协委员、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慧今年就提出,应注重创新森林城市发展理念,打造协调完备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整个城市行政管辖范围内,全面构筑起近自然的和功能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与生态福祉。

  江泽慧也提到了生态文化:“在森林城市建设中,要传承和弘扬具有深厚底蕴的城市生态文化。加强生态文化示范基地、森林公园、生态文化村、森林人家、森林博物馆、自然保护区等主要生态文化载体的建设。创新城市林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享森林城市发展经验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