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过于粗犷 最丑牛郎织女 网友:这长相1年1见都多

31.08.2017  00:44

8月28日七夕当天,一则关于牛郎织女石像的微博在网上引发热议。微博内容介绍说,最标准的牛郎织女塑像位于西安市长门区斗门镇,是汉武帝开凿昆明池时所置,“这对塑像最权威,皇家认证。”但因配图中展示的石像画风过于粗犷,遭到不少网友质疑,“这长相一年见一次都嫌多。”

最丑牛郎织女被吐槽

28日上午,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于赓哲教授在其个人微博发布了3张牛郎织女石刻像照片,并配文称:“最标准的牛郎织女塑像,汉武帝开凿昆明池时所置,二者相距约3公里,看来当年放置时将昆明池当做天河了。” 于赓哲教授表示,图中石像是最权威的牛郎织女像,“皇家认证”。

此后,这条微博被大量转发,并引起众多讨论。配图中,牛郎织女脸型又大又圆,配上硕大无比的鼻子,显得颇有喜感。有网友开玩笑称,“怪不得被王母分开,这天天腻歪在一起多伤眼睛”、“毁了我童年对织女的想象。”还有网友质疑,在牛郎照片中有“赠石婆灵神”的字样,认为是张冠李戴了。

当地民众认错了石像性别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对儿可追溯到西汉的石像,现分别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斗门街道的常家庄村和斗门镇棉纺厂内。沣东新城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两座石像分别位于当地的昆明池遗址两边,就好像牛郎织女隔着天河遥遥相望。

据他介绍,当地人平时更习惯以“石爷石婆”称呼两座石像。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七月七,大家都会去石婆庙里求福,乞求平安和财富。但与历史记载不同的是,如今“在石婆庙里的是牛郎,石爷其实是织女,两个颠倒了”。于赓哲教授也在回复网友质疑时指出,石爷石婆其实是近现代才有的称呼,“当地村民分不清汉代男女装束和发型,于是将牛郎称为石婆,织女称为石爷,还经常拜祭。”

在斗门街道办事处工作的魏大爷,这十多年一直从事当地文物文化管理工作。他介绍说,每年七夕的时候,石婆庙里都会举办庙会,“来的人还是挺多的,有两万多人。不光是斗门镇的,临近几个镇、村子的人也来。”

今年55岁的魏大爷,是土生土长的斗门人。在他看来,虽然现在网上都在吐槽牛郎织女石像的样貌,但他还是觉得很好看,“西汉时候的东西,到现在2000多年了,能不好看吗?好看!”他告诉北青报记者,因为牛郎和织女相传就是斗门人,因此在当地十分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