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门市房变“爱心巢”燕子“妈妈”守护归燕11年

15.05.2015  13:07

康颍 /图

如果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那么龙井市六道河路“建大轮胎”修理部的女主人周佳红可称得上是燕子的“妈妈”。因为,她把修理部变成“人燕商住两用房”:接纳北归的燕子安营扎寨、生儿育女,免遭风吹雨打、天敌偷袭,令小燕子们安安全全长大再重回大自然;而她,则多了一群小“伙伴”,在经营的同时,用爱心和温情演绎人燕共处的和谐,11年不间断。

  同一屋檐下 人燕一个家

5月7日,伴着初夏的暖阳和清风,六道河路人车往来、商铺盈门。与这街景相映成趣的,是一群舞动的“黑衣天使”——燕子。只见它们时而驻足屋檐下小憩,时而翩跹飞舞,纤巧的身影如同跃动的音符,令街景顿时欢快起来。

“建大轮胎”修理部在六道河路的临街位置。站在修理部门前,记者听到了燕子们热闹的叽喳鸣唱。空中的电线上,一对燕子正在梳理羽毛。“你看,就是它俩。”周佳红告诉记者,这对燕子夫妇就是她店里今年新来的“房客”。它们正在修理部里垒窝建巢。走进修理部的门斗,一个泥土未干的、垒了一半的燕窝“坐落”在一根电线上。说话间,两只燕子衔泥飞回,一只落在窝边,嘴上衔着湿泥巴。它歪头用黑黑的小眼睛瞅了瞅周佳红和记者这两位“旁观者”,然后跳进巢里,把泥巴搁在窝边,再振翅一飞,无影无踪。“雨天,它们一会儿就回来了,晴天,隔的时间长一些,不知道去哪儿找湿泥去了。”说起自己与燕为邻的故事,周佳红笑了。2004年,她的修理部开张,说来也怪,当时店铺旁边是废墟,没有燕子。但当年初夏,附近出现了燕子的身影。它们在房檐下筑巢、生儿育女,成了周佳红的第一批“邻居”。后来,有胆大的燕子飞进她的店里,在墙上有依托的地方“安家”生育,孵化出3只、5只的燕宝宝,令满屋燕语呢喃,爱心满满。那之后,周佳红的门市房就成了燕子们的“家”,每年都有燕子进屋筑巢,养育后代。“燕子妈妈挺不容易的。”周佳红说,夏天,天气特别热,燕子妈妈早出晚归地捕食,有时累得站在窝边张着嘴直喘,令人爱怜。为此,她对燕子一家更加呵护,并由此引发了一个个爱心故事。

爱心筑爱巢 人燕两和谐

“燕子来的时候,每天早晨6时开门,为了让大燕子出去觅食;晚上7时许,等它们都回窝了我再关门。”周佳红说,由于长时间相处,燕子和她养成了固定的“作息”:早6时开门,燕子外出觅食;晚7时后,燕子夫妇归巢,她关门闭店。为了保障燕子一家的生活,她和家人还作出了牺牲。

有一次,她和家人打算出游。但看到燕宝宝们还没有完全学会飞行,仍需要待在窝里等待大燕子捕食喂养,如果关门会影响它们的生存。于是,她和家人推迟了出游时间,直到燕子一家飞走不再回窝,他们才出游。

为了照顾好燕子们,周佳红和家人还极尽“地主之谊”。有一次,两只燕子“相中”她家店内的一个位置争相搭窝,闹起“矛盾”。“它俩吵了好半天。”周佳红看到,两只燕子争执半天,最终一只燕子离去,另一只留下筑巢。但由于那个位置的3根电线间距过大,燕子试了几次都没能成功。于是,她让丈夫把3根电线绑上,拉近距离,燕子终于如愿以偿。

燕子们也懂得回报周佳红。“燕子妈妈使劲叫,我就知道猫来了。”她说,隔壁门市房的业主养了一只猫。或许是想要捕食小燕子,这只猫经常进入她家店里。每遇这种情况,燕子妈妈就会大声发出警报,并勇敢地上前驱赶猫。每当她听到燕子的凄厉叫声就知道猫来了,立即过来将猫赶走。自那以后,燕子夫妇会经常飞到她的办公室里,站在她的对面望着她,似乎在用“串门”的方式感激她的救援。

还有一件更有趣的事。有一天晚上,一只大燕子站在店门前的牌匾上不进屋,周佳红无奈关了店门。但次日一早开门后,她看到那只屋里的大燕子飞出屋与“夜不归宿”的燕子上下翻飞、你追我赶打起架来,吵闹好一会儿才停止,令人忍俊不禁。

总之,11年来,周佳红和燕子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儿车声这么大它们不害怕,人多也不飞。”她说,周而复始,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只小燕子在她的店里出生、成长,她喜欢这些小“伙伴”,有了它们,她的生活和生意都很好。

和周佳红一样,东山街三鑫蔬菜水果食品商店的业主于先生也同样好客。他家的牌匾旁、仓库里都有燕子窝。为了不让燕子的粪便污染环境,他特意在燕窝下挡了一块木板,人燕相处两不影响。同时,他家的仓库大门同样是早开晚关,便于“投宿”的燕子一家正常生活。与他家相邻的店铺的牌匾旁,少则一两个、多则三四个燕窝随处可见,燕子们在市民的盛情“接待”下,已经成了“老邻居”。

延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