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朋友圈”让农民成为“坐商”
对于长春市双阳区奢岭街道的孙英来说,2015年确实很不一样。一款普通的智能手机,让他的种植基地着实火了起来。20栋大棚的香瓜、葡萄、桑葚和蔬菜,通过微信“朋友圈”引来很多游客和消费者。方便快捷的“微信营销”让他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坐商”。
孙英介绍说,双阳区优果农产品种植基地始建于2009年,占地3.5万平方米,建有各类大棚20栋,主要种植香瓜、葡萄,少量桑葚和蔬菜。
“我们双阳‘八里香’挺出名,不少城里人都慕名来采摘。”孙英告诉记者,前两年,由于种植基地地理位置较偏,他常常要用车拉着香瓜去早市卖,或者出去找瓜菜贩子到他那里批发。“费时、费事、费劲不说,还常常卖不上好价钱。”
后来,他没事的时候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自己大棚的东西,竟然引起很多人的关注。2014年6月中旬,他通过长春市妇联主推的“乡村速递”微信公众平台群发了一条免费品鉴香瓜的信息,让不少人品尝并记住了他家的桑葚和“八里香”瓜。渐渐地,他有了自己的微信群,经常在群里搞团购。最近一次团购,向长春市民集中销售了近百箱香瓜。“眼下,我家的瓜不往外批了,只面向市民采摘和团购。”
网络平台的触角延伸得越来越广。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让农民体会到新型销售模式,更尝到了获利的甜头。
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棚膜蔬菜基地负责人刘建平刚刚将自己种植的小西红柿运往上海,而这一单,正是他通过网络完成的。
“蔬菜瓜果最重要的是要新鲜,所以我卖的菜都是空运,今天下午发货,明天上午客人就能收到。通过网络销售,比卖到市场贵多了,我这些小西红柿1公斤能卖到七八块钱。”刘建平说,每栋大棚每年可收入五六万元。
“现在网络太方便了,以后你想吃啥菜,直接在微信上一说,我当天采摘当天发货,新鲜又方便!”刘建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