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本土青年钱禹澎:48小时极拍微电影

15.09.2015  11:00

 

钱禹澎在工作

 

  日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吉林市籍导演钱禹澎,带着他的极速光影团队携作品《乙酉》闯入第2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微电影大赛全国十强。同时,《乙酉》还被邀请参加北京国际微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

 

   一部献礼片 不一样的视角

 

  《乙酉》讲述的是一个二战遗孤的故事,爷爷是日本遗孤,在吉林市长大,战后回到日本。他思念第二故乡,于是让孙女带着两幅照片来吉林市,寻找当年的一首歌、一个人、一段往事……

 

  影片从一片夜里的蛙鸣声伴着钢笔写在纸上的沙沙声中开始,一阵如泣如诉的钢琴声透过湿冷空气弥漫耳畔,一个瘦小的女子孤单地擎着黑色雨伞站在宏伟的大坝上,日语旁白中,故事徐徐展开。

 

  钱禹澎说,他的创作灵感来自中岛幼八,中岛幼八就是曾生活在东北的日本遗孤,他在东北同他的中国养母以及之后的3位养父一起度过了童年、少年,他的身上也深深地留下了中国烙印。

 

  钱禹澎试图拍摄一部富有张力的电影,尽管拍摄时间很紧张,影片最后呈现出来是仅有7分06秒的微电影,但他还是通过看似隐忍的、不事雕琢的演员表演,有克制力的镜头语言,情节并不复杂但能够唤起共鸣的故事,来表现战争带给民族的灾难以及两国人民在历史认识上的裂痕和鸿沟。

 

   一首歌 一段钟声

 

  为和平鸣响

 

  影片最后,来自江城广场天主教堂东北侧的准点报时钟声还是让每个中国人心头为之一颤,那熟悉的旋律,是能引起我们吉林市人的共鸣《松花江上》。那旋律低沉又充满悲愤的力量!随着钟声鸣响,女主人公惊喜地发现,她帮爷爷苦寻不得的歌正是这一首,于是拨通手机给爷爷听,爷爷花白头发的背影对镜头,饱含深情地随着钟声哼唱起这首歌。这首歌就是他对这片土地的思念,那个人就是曾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他。

 

  导演解释,之所以选用这首曲子,因为它是一首那场战争中响彻华夏大地的名曲,同时,也深深地印在钱禹澎的脑海里,他小时候住在江边,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这钟声。“因此,当钟声响起,对我个人来讲是有情结的。

 

   献给家乡的

 

  也是正视历史的电影

 

  这部微电影运用了航拍。天主教堂、丰满大坝、松江路,甚至印有“金鸡唱 百花开 江城吉林嗨起来”的注水飘旗这些吉林人熟悉的景观都一一出现在镜头里。

 

  影片最后的字幕,更把故事升华了,让短短几分钟的小电影表达出一种大情怀。中岛幼八在他写的书里说:“日本是我的祖国,中国是我的家乡,我身上流的是日本人的血,长的是中国人的肉,血肉相连,一个个平凡的中国人养育了我,更教育了我,他们教会我受用终生的道理——仁义、善良,我有什么理由不爱中国?

 

  相比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扎堆荧屏,钱导的作品显得尤为可贵,这不禁让人想起谢晋导演在1991年拍摄的影片《清凉寺钟声》,讲述的也是一个日本遗孤的故事,濮存昕和栗原小卷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极限的拍摄

 

  追求完美的超越

 

  48小时,挑战极限拍摄,这对团队是一个考验,因为时间紧张,所以只能白天拍摄,晚上熬夜剪辑,同时导演观察缺什么镜头,第二天再补,两天两夜的时间几乎都被充分利用上了,可谓把时间用干榨净了。

 

  尽管如此,但对于这部片子,钱导还有一点遗憾,他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叙事能力还有待加强。这种追求完美的精神,超越了极限。导演说,其实原来拍了很多女主角拿着照片询问路人的镜头,因为拍的时候是晴天,后来下起了雨,于是把影片开头就从雨天切入。由于从时间逻辑上怕穿帮,索性就放弃了。

 

  钱禹澎之前拍过《大雾将至》和《大雨将至》,分别斩获第5届和第9届“学生电影创作先力奖” ,《大雨将至》取材于2013年的长春盗车杀婴案,戏骨冯远征老师在剧中友情出演。钱禹澎说,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要感谢自己的导师何清,何清是张艺谋、顾长卫的同学,曾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影师,现为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教授,主要摄影作品有电影《女儿楼》《虎年奇案》《梦断楼兰》《西楚霸王》《浴血太行》等,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导演作品有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电影传奇》(2005—2009)。

 

  钱禹澎下一步计划回家乡东北拍一部名叫《大雪将至》的影片。雾、雨、雪,这3部片有望形成一个系列,将成为他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三部曲。

 

  (江城晚报记者/姜岸松/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