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添绿民增富——通化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04.12.2015  15:38

  近年来,通化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绿色转型升级,全市城乡呈现出青山添绿民增富的喜人景象。

  “十二五”以来,我市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绿化美化吉林大地等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面积60.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完成12万亩,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11.5万亩,封山育林42.9万亩,迹地更新2万亩,中幼龄林抚育22万亩,全民义务植树2247万株,标准化绿化村屯1106个、森林小镇6个,全市森林资源实现了有林地面积、森林蓄积和森林覆盖率三个显著增长,通化人民赖以生存的森林资源走入了发展、保护、利用的良性循环轨道。

  在森林总量持续增长、森林质量不断提高、人工林快速发展的同时,全市各地森林资源管护全面加强,以确保林区和谐、森林资源安全为重点,构建起集森林防火、林政管理、病虫害防治、林业行政执法为一体的森林资源管护体系。截至2014年秋防结束,我市实现连续6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是全国地级市中惟一取得此项殊荣的城市。“十二五”以来,全市完成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面积276.8万公顷次,完成防治面积7.8万公顷次。开展野生动物养殖经营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和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专项检查活动,补偿野生动物损毁农作物3625.2亩,补偿资金601.27万元。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专项检查活动,救护野生动物810只(头),放飞鸟类2万余只。

  积极组织开展以打击盗伐(滥伐)林木、破坏林木(苗木)、非法收购、运输和加工木材、非法侵占林地等为重点的专项行动。“十二五”以来,查处各类涉林案件2.15万余起,处理违法人员2.18万人,挽回经济损失1.16亿元。全市收回流失林地近5.25万公顷,还林3.7万余公顷。

  “十二五”以来,通过“吉林哈泥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湿地保护补助”等生态保护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全市湿地恢复面积472公顷,累计完成生态移民221户、612人。2013年,通化蝲蛄河湿地公园、集安霸王潮湿地公园被列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试点单位;集安、通化县石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2014年,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作为中国国家森林公园的惟一代表,成功入选“IUCN全球最佳管理保护地绿色名录”。

  以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带动林业生态与林业经济实现双赢,通化大地处处郁郁葱葱、林茂粮丰、百业兴旺。2007年,我市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市各县(市、区)、乡镇、行政村的全体农民参加了改革。目前,全市林权抵押贷款抵押林地面积37.44万亩,贷款金额3.4亿元,林权流转面积259.67万亩。

  全市林业工作始终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生态与产业共赢的理念,连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规划和实施了万亩林下参、种苗基地、林蛙抗菌肽系列产品研发等7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58亿元,形成了多元化、大型化、精深化、特色化龙头企业群。目前,全市已成立356个林业合作组织、林业专业合作社279个、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8户、林业产业基地发展到20个、省级林业产业园区3个。2015年,林业总产值预计将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10%,比“十一五”期末的111.8亿元增长168%。 (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