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那么美 吉林市帅老头儿独自徒步去看看

02.03.2016  13:10

魏家岐在海南岛游玩(本人提供)

  一路向南,美景相伴。于去年9月1日从世纪广场出发徒步去海南的魏家岐于近日回到了吉林市。2月29日,本报记者见到了这位老人。经过148天的长途跋涉,65岁的魏家岐大约行走了4300公里,在1月26日到达了海南省三亚市的天涯海角景点。一路上,每遇到有趣的风土人情,特色美食,有名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他都要小住上几天,沿途路过10个省份、几十个城市。老人说,此生走过了这么多的地方,他没有遗憾。

   不觉累,美景和风土人情让我乐此不疲

  魏家岐从吉林市世纪广场出发那天,亲朋好友都过来送行。魏家岐说,女儿不放心自己,说要和自己一起走。可走到了公主岭,女儿就再也走不动了。于是,魏家岐独行去海南。

  “我不感觉累,因为沿途总有美景,我不停地拍照。和当地的老百姓交流,新鲜事儿让我乐此不疲。”经过沿途的村落时,虽然语言不通,老魏还是认识了很多朋友,并给他们留下了联系方式。当然,临行前他都要说上一句——欢迎你们去北方的吉林市看雾凇。

  魏家岐独自沿国道到长春后,再到北京,从北京沿107国道再到广州,“一路上没有村庄和人烟的路段非常少,所以不感觉孤单”。沿途,魏家岐看到多起车祸,其中几起是摩托车钻到了货车下,他还参与了救援。

  有不少驾驶人和驴友主动提出要带上老魏一程,都被老魏婉拒了。

   一路的风景,没看够

  北方的房子讲究盖几间,而向南走,百姓建房讲究的是谁家的房子层数多。在河北接近河南地界,老魏看到沿途的房子被大院墙围着,院里小楼占地不大,3层以上的却不少。

  老魏来到一个名为安山的小镇,几户人家散落在树林里,平房门框多是条形的大石头垒成,山墙由红砖和泥坯堆砌。房子前后各有一洼池塘,竹林环绕之下,鸭鹅成群。老魏打开手里的录像视频,房子的主人在场院里吃饭,还客气地让老魏一起来吃。

  他还路过河北一个叫柿子沟的小村,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柿子树上挂满了通红的大柿子,树下到处是熟透的摔得裂开的熟果。老魏捡起流着糖水的柿子,真是解饿又解渴。“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吃到熟透的柿子,皮薄柿肉甜腻,真是好吃。”老魏说。

  在湖南稍偏远一点的村子里,木制的老式吊脚楼也很常见,一层多是用来做仓库,楼上用来住人。村里人说,条件好的都建起了砖瓦结构的小楼,条件越好,楼层也会越高。但这里的老人们,还是留恋老式的吊脚楼。

  南岭位于湖南和广东的交界处,走到这儿时,赶上下雨。魏家岐说,他披着雨具继续走,“走在这样的路上才是真正的享受,一路的风景,没看够”。这里空气清新,太阳出来后,山中晨雾缭绕,美景更显得神秘。“去雾南岭何处是,烟波北江时有无。雨伴童学三五过,教鞭久抬可怡然。”美景当前,老魏赋诗一首。

   沿岛之行,过足了瘾

  1月16日,魏家岐到了海南,沿着东海岸线,他开始了海南岛之行。

  沿岛之行,让魏家岐过足了瘾。他走进神秘的苗族和黎族村落,拍录过胶农从橡胶树上取胶液的过程,与当地的少数民族朋友共进晚餐。海南的果园和热带雨林遍布在公路两边,沿途菠萝园、香蕉园、芒果园。他和赤着脚的当地人拍照留念,当地人大口地嚼着槟榔咧嘴一笑的表情让他没法忘记,“槟榔嚼出来的是血红色的”。

  海南人给老魏的印象是:妇女勤劳,在地里种田、挑着扁担去旅游景点叫卖水果,而男人们总是悠闲地在树下喝茶。

  夜晚住店,他选择了海边,向远望去,渔船上的点点灯光点亮了半片海。白天赶路,他除了欣赏南国的花花草草,还亲手摘到了路边的椰子,“好不容易从树下弄下来,凭我的力气却喝不到椰子汁。”在当地人的帮助下,他喝光了椰汁,还吃到了椰肉。

  1月26日,魏家岐终于来到天涯海角景点。在一个叫临春的小村里,魏家岐停留了半个月,真正过了几天海南人的生活。

  结束海南岛之行,魏家岐又乘交通工具去了四川和西藏,于2月22日回到了我市。(江城晚报记者/马英 编辑/王晓杰)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