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会年度工作考评吉林省位列全国第一名

02.02.2016  11:51

  2015年9月18日,全国法学会会长会暨地方法学会工作经验交流会在郑州召开,我省法学会介绍了《加强三个建设,推进三个服务》的工作经验,辽源市法学会、延边州法学会及珲春市法学会也在会上介绍了工作经验。中国法学会肯定和推广的工作经验,是我省法学会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省法学会组织越来越健全,工作越来越扎实,学术越来越活跃,重点越来越突出,在法学研究、法律服务、法治宣传、咨政建言、自身建设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为全面依法治省、推进新一轮振兴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中国法学会年度工作考评中,我省位列全国第一名。

  服务全省工作大局,找准法学法律服务立足点、结合点和切入点

  【新闻数字】成立吉林省法治建设研究中心,省法学会专家库专家达到211人。2015年,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完成省法学会年度重点结项课题26项;省法学会及所属各研究会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10项。主办的检察改革研讨会被中国法学会以“要报”形式报中央和省委有关领导同志。

  【新闻亮点】省法学会明确提出,要把服务我省“三个五”发展战略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发挥法学会组织自身优势,通过举办论坛、课题研究、组织评选等形式,努力提高服务中心大局的能力和水平。按照省委关于法治吉林建设重点任务分工,加强和完善法学法律人才库建设,把获得国家和省级专家称号的62名省级以上法律实务人才充实到人才库。目前,省法学会专家库专家达到211人。主动到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和省直政法机关走访座谈,就省法学会如何更好地为法律界服务、为法治吉林建设服务征求意见,建立常态工作机制,确定省法学会组织法学专家参与地方立法项目论证、修改法规草案、提出立法建议等;组织法学专家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重大问题上加强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政府法律智库建设、为政府决策在事前事中当好参谋,参与政府督查和执法检查,对政府法律行为进行咨询论证等。重点围绕社会基层治理法治化、司法体制改革、信访工作法治化、刑事执法规范化等重点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省法学会领导关于宪法日宣誓有关问题的提案,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视和采纳。高标准地承办了第十届“东北法治论坛”,我省共提交论文100篇,其中有17篇获奖。成功主办了吉林检察改革专题研讨会,全国20多个教学科研机构近30位知名专家学者云集吉林,对检察改革样本进行理性思考和理论分析,给予充分肯定。组织省内专家学者就我省司法改革试点工作进行调研评估,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主办了第三届东北亚比较法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与我省法学法律工作者就东北亚地区法律建设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组织开展第二届“吉林省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和首届“吉林省法学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编纂出版了《吉林省法治建设报告》(2014)、《吉林省法治建设蓝皮书》(2014),填补了我省空白。组织专家学者参加省人大法工委、省政协社法委组织的地方性立法论证以及法律法规执行情况专题调研等活动,为我省制定“十三五”规划、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2016年立法规划等重大决策和立法工作进行了论证咨询。

  【新闻观察】立足法学法律资源优势,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是新形势下法学会组织新的职能定位,省法学会坚持把政治性放在第一位,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了法学法律服务的立足点、结合点和切入点。

  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把法律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

  【新闻数字】目前全省已经建成乡镇、社区法律服务站2818个,驻站人员5731人,共提供法律咨询65194人次,开展法治宣传3364场次,提供法律援助2169件次,化解矛盾纠纷29044件。

  【新闻亮点】深入推进全省法律服务站全覆盖工程和完善提高工程,2014年5月,省法学会在辽源市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制定印发了《全省法律服务站工作指导意见》,规范服务站设立、人员配备、职责任务、工作方式、硬件建设、领导关系和保障措施等,实现了“四个纳入”,即法律服务站工作纳入法治吉林建设总体格局、纳入平安吉林建设和社会治理组织体系、纳入财政预算保障体系、纳入全省综治考评体系。2015年初,省法学会又会同省综治办、省司法厅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全省法律服务站工作的意见》,组织开展了基层法律服务站建设工作,促进了法律服务能力的新提升,真正实现了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法律服务站,在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和法治宣传教育、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积极拓宽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洮南市法学会成立军营法律服务站,面向部队官兵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珲春市法学会设立边境口岸涉外法律服务中心,为出入境国内外人士提供涉外法律服务;梨树县法学会在公安局拘留所设立法律服务站,得到中国法学会领导的充分肯定,以“简报”形式抄报中政委和公安部主要领导同志。基层法律服务站建设的深入推进,进一步提高了基层群众知法守法、依法办事能力,全省基层“民转刑”案件大幅减少,群众安全感指数明显提升。

  【新闻观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推进,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部署。省法学会把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群众身边,不仅是一种工作创新,也充分体现了法学法律服务的价值所在。

  扩大社会法治宣传,让法治成为一种全民信仰

  【新闻数字】全省共举办“双百”宣讲报告会86场,近6.3万人参加;组织1219名普法志愿者深入基层举办法治讲座230场次,提供法律服务8600人次,模拟法庭25场,受教育群众近7万人。

  【新闻亮点】进一步深化“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推动“双百”活动进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党校高校、进党政机关、进社区、进乡镇、进媒体。全省共举办“双百”宣讲报告会86场,其中,省“双百”报告团为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作专场报告1场,到3个市(州)和1所高校作了专场宣讲报告。9个市(州)和两个扩权强县试点市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报告会11场、市州党政机关和政法系统专场报告会5场,58个县(市、区)组织了65场报告会,受到各地干部群众欢迎。省法学会与吉林日报社联办了学习宣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专版,组织省内专家学者撰写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宣传和解读文章。2015年共编辑专版6期,刊发文章11篇。深化“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按照重心下移和一堂法治讲座、一次法律服务、一次模拟法庭、一次普法宣传的“四个一”工作要求,组织1219名普法志愿者深入基层举办法治讲座230场次,提供法律服务8600人次,模拟法庭25场,受教育群众近7万人。省法学会认真办好网站、期刊、简报等,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新闻观察】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让法治成为一种全民信仰。省法学会通过日益丰富的宣传形式,不仅加强了法治宣传教育,更增强了群众的法治观念,提高了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推进了法治社会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一体建设。

  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组织体系,夯实基层基础

  【新闻数字】2015年新发展个体会员1491人,全省法学会会员总数增至9200人;在全国率先实现市县法学会组织全覆盖;省法学会所属研究会已达20个。

  【新闻亮点】按照“把省级做好、市级做强、县级做实”的工作思路,省法学会大力加强省市县三级法学会建设。我省自2012年起在市县建立法学会,到2014年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学会组织体系,是全国少数几个在市县全面建立法学会组织的省(区、市)之一。注重加强对市县法学会工作指导,举办了全省市县法学会领导干部培训班;各市县法学会基本达到有人员负责、有办公场所、有活动经费、有机制保障、有人才队伍、有工作成效的“六有”建设标准,辽源市龙山区法学会还成立了全国首个市辖区法学会党组。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健全会长办公会、党组会、理事会、机关例会等制度;完善了定期向省委和省委政法委请示报告制度,将法学会工作纳入综合治理考核评比;下发《吉林省法学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会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强会员单位建设,不断扩大法学会联系面和覆盖面,2015年新发展个体会员1491人,会员总数增至9200人;在省法学会的积极推动下,2015年又相继成立了企业法治研究会、法治文化建设研究会、犯罪预防研究会、东北亚法制研究会、律师法学研究会,省法学会所属研究会已达20个,初步形成学习型、协同型、智库型、国际型、规范型研究会的格局。

  【新闻观察】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改革和改进机关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坚持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省法学会下力量推进市县法学会建设,进一步夯实了法学会组织的基层基础,成为吉林省法学会一张靓丽的名片。

  记者  粘青  通讯员  夏万山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