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先辈英烈的足迹走向民族复兴
(图片来源:新华社)
天地清明,万山葱茏。
清明之际,人们除了祭扫先人,也走进烈士陵园,为先烈献上捧花,给石碑拭去尘灰。一方纪念碑,一座烈士墓,一段英雄故事,都是一个个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硝烟远去、英魂永存,在国泰民安的现时情境里,追思枪林弹雨的历史现场,感念坚毅果敢的英雄壮举,我们共同向先辈英烈致以最真挚的敬意。
一个伟大的国家不会丢弃过去的历史,一个伟大的民族不会忘记自己的英雄。近期,《人民日报》开设专栏“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将集中报道793位(组)英烈人物,刊载他们的事迹,传承他们的精神。
风雨如晦的年代里,总有一种不屈的力量承载着永恒的希望。
翻开史册,我们会看到,这是一条用青春、热血和生命开辟的道路。无数先烈正值青春年华,却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献出宝贵的生命。南京雨花台,先烈们英勇斗争、不畏牺牲的革命壮举,永远定格在历史高处;长征路上,缺枪少弹,一声救亡图存,应者绵延两万五千里,气吞山河的行军激荡成变革历史的滚滚洪流;异国他乡的战场上,漫天风雪,志愿军官兵们牺牲后仍持枪俯卧战壕,保持着战斗姿势,被称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国难当头挺起民族脊梁,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坚决斗争、奋勇前行,换来了从红船一叶到中国号巨轮的历史性巨变。
多少年了,时间足以风干泪水,而精神力量却可以穿越历史,汇集成前行的强劲动能。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在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在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在生机勃勃的复兴新时代……英烈们的初心代代相传,拼搏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远离了金戈铁马民不聊生的日子,先烈的背影似乎显得越来越遥远。一部民族的英雄史,是通过每个英雄书写来完成。但要消解一个民族的精神,消弭人们的民族意识、国家认同,只需要丑化英烈就能达到目的。
曾经有一段时间,有人以所谓的“重新评价”、所谓的“揭秘解密”,让历史碎片、让精神庸俗、让思想混乱。有人妄言刘胡兰年纪太小不可能参加革命,有人直言小学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多处细节失实”,有人质疑邱少云不可能匍匐在烈火中一动不动……历史虚无主义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那些所谓的“重新评价”“揭秘解密”,以及那些“历史发明家”“历史制造家”,都是想虚无历史、想搅乱人们的思想、想阻碍我们继续前进。苏联殷鉴不远,历史虚无主义在当时的苏联大行其道,成为亡党亡国的重要推手。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曾鲜明指出:“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也是一个英雄永不落幕的时代。从设立烈士纪念日,到提高烈属抚恤标准,从红色旅游兴起,到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缅怀先烈、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日益成为全民共识和社会新风尚。最近,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读信栏目《信·中国》引发持续热议,每封信都是一个了解英雄的窗口。历史的场景在舞台上呈现,沉寂已久的英雄故事随着光影和声音的诠释层层漾开,浓浓的家国情怀激发起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朋友们的强烈共鸣。我们明白,在时间的长河中,英雄从未走远,他们的故事也从未有过尽头。
岁月无痕,英雄有迹可循。那些前赴后继的身影、荡气回肠的悲歌、可歌可泣的英雄,影响并改变着一代代中国人,积淀着我们共同的家国记忆,接力着我们伟大的复兴梦想。缅怀那段壮阔的岁月,致敬先辈英烈,庚续那股不竭的力量,我们能够也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