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开通交易首日 长春投资者看的多买的少
昨天是沪港通开通交易首日,截至收盘,港股通每日额度105亿元人民币还剩87.32亿元,只用了16.8%,沪股通每日额度130亿元则早在13时59分已耗尽。照此推算,净买入A股资金是净买港股的7.35倍。
记者从长春证券市场了解到,我市投资者普遍对沪港通持谨慎态度。开户者不多,而参与交易者更少。记者昨日采访了3家证券营业部,3家的开户数加起来不足百户,且昨日均无交易产生。分析人士认为,新兴市场的投资者与成熟市场的投资者进行博弈,谨慎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A股的投资者正在慢慢成长。
长春投资者慎对沪港通
市民郑先生是一位资深股民,已经开通沪港通账户的他,昨天却并没有出手参与交易。
从9时竞价到16时香港股市收盘,郑先生一直关注着价格和交易额度的变化。10时30分,郑先生留意到沪股通当日额度还剩30多亿元,而港股通额度余额为90多亿元;13时59分沪股通额度耗尽,港股通只用了16.8%。“有点儿意料之中,也有些出乎意料”。他说,“港股通交易不会太活跃,这是我之前预料到的,但没想到交易额度这么低。沪股通肯定会遭到热捧,但之前我预计会在半个小时左右用尽额度。上周六我在营业部做模拟测试时,沪股通的130亿元额度基本在半个小时内用完。”
“说实话,虽然一直关注沪港通,也开通了账户,但实际上并不是特别了解。”郑先生告诉记者,“除了像平安、招行这些AH股都有的,能说得上名字的港股也就腾讯、凤凰、和记黄埔等有限的几只。”
“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吧,香港股市可不像A股那么容易赚钱。”郑先生的态度代表了不少长春的投资者。
根据记者从东北证券、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等证券公司在长春的营业部了解到的情况,我市投资者对于沪港通态度较为谨慎,上述公司3家营业部开户者合计不超过百人,而且昨日均未参与交易。
谨慎说明投资者成熟了
对于长春投资者的出手谨慎,东北证券自由大路营业部总经理罗云楼认为,长春投资者这样的表现很正常。在开户和交易上,50万元的门槛就会拦住一大部分中小投资者,而对于香港股市交易规则、投资环境和理念的不了解,则会让投资者在短期内处于观望态势,不会贸然交易。虽然如此,沪港通的关注热度随着交易开通还是不断提升的,罗经理告诉记者:“今天还有不少投资者咨询,有的直接来营业部开户了。对于营业部来讲,也希望投资者能够在吃透港股交易规则和投资理念之后,再参与到沪港通交易中。”
“从业内了解到的情况看,长春投资者今天的参与度是很低的。不盲目出手,说明投资者已经在市场中慢慢变得成熟。”国泰君安长春人民大街营业部投资顾问李冠霖认为,这么多年A股市场的波动已经让很多投资者变得理智起来。从了解到参与需要一个过程,当初的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推出后也都经历了这样的阶段。对于港股通昨天只用了16.8%的额度,净买入A股资金是净买港股的7.35倍,他表示,两个市场投资者的成熟度和投资偏好不同,香港的投资者更喜欢蓝筹,而A股的投资者以题材股和成长股为主,对港交所的标的投资者并不感冒。另外,交易规则不熟悉也是原因之一。毕竟A股市场作为新兴市场,其交易规则更简单易懂。
香港股市的“T+0”制度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李冠霖建议投资者不要用A股市场的思维投资香港股市。香港股市作为成熟市场允许“T+0”交易、无涨跌幅限制、大部分产品允许卖空。这些相对灵活的交易机制,在给投资者操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暗藏“凶机”“不要因为港股是‘T+0’而去频繁操作,这样会增加交易成本。港股没有涨跌幅限制,也就意味着一些股票可以一天跌50%甚至更多。”他提醒投资者。买卖港股的交易成本整体上要高于内地,除券商要收取佣金外,每次交易监管部门要收取的费用高达交易额的0.112%,而且是双边征收,所以投资者选股仍需谨慎,不要随意“倒腾”。
先做功课 再参与
对于昨日沪港通的首秀,东北证券融升一号主办人杨旭东认为,沪港通开通,站在不同的层面会有不同的理解。中国金融市场大局上看,推进中国市场国际化这是重要一步。很多投资者认为国际投资者的资金会像潮水一样涌入,期盼的是大部队,进来的可能只是散兵游勇。实际上通过规则的控制,抑制了金融大鳄们的热情。那些买入沪市蓝筹股的投资者可能会失望了,这只是第一天,失望的情绪会有一个酝酿和发泄的过程。每日额度设计的情况看,明显是偏于保守的,不及日成交的零头,总额度的设计也给出了可能发生额度的上限。无论成交与否都占额度,也就是说真正成交量要远低于这个总额度水平。
他认为,沪港通利好已兑现,对券商来讲,经纪业务贡献非常有限。短期带来的增量资金有限,国内市场主要投资者仍是原有的构成,还是一个国内存量博弈的市场。对大盘蓝筹,还需具体斟酌。交易熟悉的市场总是存在一些优势的,如果想进入香港市场,先要做好功课,明确自己的风格能够适应港股。此前,有不少国内成功的投资者都在香港市场铩羽而归。
申银万国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向阳表示,投资者可适当考虑沪港通开通后AH股折价带来的机会。同时在两地上市的公司,在考虑汇率影响之后,按同股同权的规律,两者的价格应是相等的。由于两地市场分割造成价格差异,在沪港通开通后,虽然很难完全拉平,但价差有可能在边际上被修正,这也意味着,沪港通开闸,将推动A股市场估值与香港股市的进一步靠拢,因此两地A+H股的价格差异或将促成当前A股与H股上演“补价”行情,部分估值较低的A+H股价格将向港股看齐,其盈利空间有望获得极大拓展。但鉴于沪市的“T+1”和港股的“T+0”制度的区别,沪港通下交易额度的限制,对于具体个股的交易都有影响,股民在关注个股差价时,仍需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