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字中感受中国文化的智慧与美

03.04.2015  10:12

  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导演冯小刚再度提出保护繁体字的议题,呼吁恢复部分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希望学校教育能教孩子们一些有生活含义、反映祖先智慧的字。冯小刚说:比如,“亲爱”这两个字。“”的繁体字,左边是“”,右边是“”。爱字的繁体字是简体字中有一个“”字,也就是说“亲要相见”、“爱要有心”,这样教给孩子,会给孩子种下美好的种子。否则,“亲不见”、“爱无心”。“能不能选择50至200个最有含义的繁体字,回到课本里来,这样也不会给孩子增加负担,也能让孩子感觉到中华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别失传了!

 

  要不要让部分汉字重回繁体写法?恢复部分繁体字书写能否承传传统文化?著名作家冯骥才赞同冯小刚:“从篆书到隶书到楷书,传播越快对字的要求就越简单,简化字为了传播速度丢掉了文化意义。我们也不是要完全恢复繁体字,可以选出100个字,让孩子们起码认得,知道这些字是怎么简化的和有什么传统内涵。”全国政协委员张国立从文字之美的角度赞成恢复部分繁体字,“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文字的美,给他们多讲讲繁体字的故事,这样来树立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过去丢了太多传统文化的东西,希望现在找补回来一点。”但有政协委员认为,“汉字首先是工具,会认字、写好字是对每个人的基本要求,用不着上升为一种艺术!

 

  由政协委员们对繁体字承担部分传统文化教育作用的讨论,笔者不禁想到西方著名哲学家、文化大师罗素对现代文化中语言危机的论述。这就是,现在人们把语言看做具有某种美学价值的观念正在泯灭,而把语言的唯一目的看做是传达实用信息,不是把文化知识看做是开拓人生的一种博大仁慈胸怀之工具,而是被看做只是工艺技巧的一个要素而已……

 

  的确,学习文字历史,我们得到这样的感悟:文字,是一种历史;文字,是一种创造;文字,是一种文化;文字,是一种记忆。文字史,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的生活史、文化史、精神史、心灵史。对我们每一个个体生命来说,我们民族的文字——汉字,培养了我们的历史情感,给予了我们身份的认同,镌刻着我们共同的记忆,烙印下我们民族的印记。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我们所创造的汉字。汉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它的象形之美、结构之美、意蕴之美、音韵之美,独步世界,举世无双!就拿“”字来说吧,虽然不过那么两画,却让历代书法大师们写得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意蕴无穷……因为我们优美的汉字,我们成为诗歌的大国,成为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的大国。

 

  曾看过《汉字书法之美》一书,作者说,汉字书写,就像一种修行,他希望能像古代洞窟里抄写经文的人,把一部《法华经》一字一字写好,像最初写自己的名字一样慎重端正。他不断回想起父亲握着他的手书写汉字的岁月,那些简单的“”、“”、“”,也是他的手被他父亲的手握着,一起完成的最美丽的书法。他把对汉字的书写,看得如此神圣、如此庄重,让我们在精神上受到了中国汉字“大美”的洗礼。(杜浩)(编辑/王晓杰)